-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积为1cm2,质量不计,摩擦不计,大气压强恒为1.0×105帕。现将活塞匀速缓慢提高15米,则活塞在15米高处静止不动时,拉力F的大小为_____牛;在提升的过程中克服水的重力做功_____焦;拉力F对活塞至少做功为_____焦.(g=10 N/kg)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
。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5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_____。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5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_____。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
某同学学习了浮力的有关知识后,制作了一台“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筒底面积为0.01m2 ,小筒和秤盘总重为0.6N。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________
(2)该浮力秤零刻度标在小筒上何位置处? ________
(3)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m,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________ (g取10N/kg)

(1)如图甲,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受到的浮力是多少? ________
(2)该浮力秤零刻度标在小筒上何位置处? ________
(3)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浸入水中的深度h为0.1m,则该物体的质量为多少? ________ (g取10N/kg)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周末开展一次登山活动,他们想利用随身携带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细线刻度尺等相关用品测量山顶的大气压。测量方案如下:

甲 乙
请根据他们设计的方案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___ 。
(2)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人针筒中。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________ (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___ 。


甲 乙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针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小孔; |
B.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住注射器活塞颈部,使线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针筒,当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
C.读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容积V; |
D.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针筒上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 |
(1)实验时同学们发现注射器顶端装针头处空气无法排尽,这将会使测量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同学们联想到去医院打针的情景,可采取简单的办法将注射器内空气排尽.你的方法是________ 。
(2)测量前,有同学建议在活塞周围涂抹润滑油,然后将其插人针筒中。若同学们用图乙中B注射器在测量时,弹簧测力计被拉到5N,活塞仍没有滑动。可改用图乙中________ (选填“A”或“C”)注射器。用测量步骤中的V、L和F表示大气压的值,则p=________ 。
学习了有关压强和浮力的知识由后,小明非常感兴趣,他和同学们利用吸管做了几个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用手指封住管口;b.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c.将吸管插入水中;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填字母)。用吸管“取”水主要依靠了________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往水平放置的吸管中吹气,可以看到竖直放置的吸管中的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此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是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
(3)如图丙所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粘上适量橡皮泥并用石蜡封口制成密度计,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
①三种液体的密度的比较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②把这个简易密度计分别漂浮在水中和液体3中时,吸管在水中部分和在液体3中部分的长分别为4cm和5cm(橡皮泥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求液体3的密度ρ3=________kg/m3。

(1)如图甲所示,要求用这根两端开口的塑料吸管把一只杯子中的水取出一些,移到另一只空杯中,现有以下四个动作:
a.用手指封住管口;b.将吸管移出水面到空杯上方;c.将吸管插入水中;d.松开封住管口的手指
以上四个动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 (填字母)。用吸管“取”水主要依靠了________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往水平放置的吸管中吹气,可以看到竖直放置的吸管中的水面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此现象中涉及的物理原理是流速越大,压强越________ 。
(3)如图丙所取一根粗细均匀的饮料吸管,在其下端粘上适量橡皮泥并用石蜡封口制成密度计,现使吸管竖直漂浮在不同液体中。
①三种液体的密度的比较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
②把这个简易密度计分别漂浮在水中和液体3中时,吸管在水中部分和在液体3中部分的长分别为4cm和5cm(橡皮泥在水中的体积忽略不计),求液体3的密度ρ3=________kg/m3。
一个立方体木块,细线的一端跟木块底部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如图甲所示(容器高比细线与木块边长之和大得多),现向容器中慢慢加水直到加满,如图乙所示。用F表示绳子受到的拉力,用h表示容器中水的深度,则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小明在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应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________改变,忽视了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时,应进行的步骤是:________(填图中的序号)。
(2)小明想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找来薄铁片、烧杯和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①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________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②小明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小明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他只关注了铁片________改变,忽视了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弹簧测力计下挂一长方体物体,将物体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漫入水中如图甲图乙是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物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图象。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取10N/kg)( )
甲
乙
甲


A.物体的体积是500cm3 |
B.物体受到的最大浮力是5N |
C.物体的密度是2.25×103kg/m3 |
D.长方体的横截面积为50c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