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常见的化学反应
- + 运动和力
- 运动和力
- 机械运动
- 固体压强
- 液体压强
- 浮力
- 大气压
- 电和磁
- 波
- 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 能量转化与守恒
- 能源与社会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研究物体所受浮力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是否有关的探究活动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先做了图1—图4的研究,将同一物体置于水中不同深度,测量出浮力。

(1)小明认为:同一物体的底面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其他同学纠正他,这个结论不严密,图1—图3没有控制单一变量,除了物体地面所处深度________。
(2)其他同学认为可以比较________两幅图中的情况可知:同一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无关。小明提出质疑,浮力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无关的前提是物体浸没以后,如果如图1—图3物体浸没前,物体所受浮大小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还是有关的,物体底面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3)针对小明的质疑大家做了如图5—图6的实验,将同一物体分别平放入水中和竖放入水中,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一样,图6物体底面深度增加,发现所受浮力与图5时是(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___的。

(4)为了使结论更有说服力,他们又设计并实验了图7—图8的实验,控制物体底面没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但所排开水的体积不一样,结果所受浮力不同。小组共同得出了结论________,从而很好的回答了小明同学的质疑。

(1)小明认为:同一物体的底面在水中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其他同学纠正他,这个结论不严密,图1—图3没有控制单一变量,除了物体地面所处深度________。
(2)其他同学认为可以比较________两幅图中的情况可知:同一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无关。小明提出质疑,浮力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无关的前提是物体浸没以后,如果如图1—图3物体浸没前,物体所受浮大小与物体底面所处深度还是有关的,物体底面的深度越深所受浮力越大。
(3)针对小明的质疑大家做了如图5—图6的实验,将同一物体分别平放入水中和竖放入水中,控制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一样,图6物体底面深度增加,发现所受浮力与图5时是(选填“相同”或“不同”)________的。

(4)为了使结论更有说服力,他们又设计并实验了图7—图8的实验,控制物体底面没入水中的深度相同,但所排开水的体积不一样,结果所受浮力不同。小组共同得出了结论________,从而很好的回答了小明同学的质疑。
李华利用鸡蛋研究物体的“沉与浮”。他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如图1所示,鸡蛋沉入水底,然后逐渐向水中加入食盐并使其溶解,结果发现鸡蛋慢慢也浮了起来。如果鸡蛋的重力为G,请在图2中画出鸡蛋从起始状态渐渐浮起到静止的过程中,鸡蛋所受的浮力F浮随加入食盐的质量m变化的图像,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________



暑假,小敏乘飞机旅行,起飞时,天阴沉沉的,下着蒙蒙细雨。在飞机上升的过程中,她感到耳朵有点疼,这是因为随着高度的升高,气压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一段时间后,突然,窗外阳光明媚,天碧蓝碧蓝的,白云竟都在她的脚下,看上去象无际的雪原!这时,舱内屏幕显示:高度12800米。地面阴雨绵绵,高空却阳光灿烂,这是因为飞机进入了________(填“对流层”或“平流层”)。
小明在探究“浸在液体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与物体形状有关”实验中,进行了两次探究实验:第一次探究分4步进行:先将橡皮泥做成实心圆柱形放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下沉。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溢出的水的重力为3N。第二步、第三步分别将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正方体重复上面步骤,橡皮泥都下沉且溢出的水的重力均为3N。第四步将橡皮泥做成碗形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橡皮泥漂浮,测出溢出水的重力为4N。并将实验数据收集下表:


第二次探究过程如图。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形状______。
(2)根据A与B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B图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3)根据图______可知,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4)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


第二次探究过程如图。
请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形状______。
(2)根据A与B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B图中物体所受的浮力为______N。
(3)根据图______可知,物体在液体中受的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
(4)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______。
雪地摩托车是一款冬季越野装备,配有一条履带和两块滑雪板。下表是该款雪地摩托车的主要参数。

(1)履带和滑雪板都做得很宽是为了______;
(2)雪地摩托车停放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为多少?______
(3)雪地摩托车停放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为多少?______

(1)履带和滑雪板都做得很宽是为了______;
(2)雪地摩托车停放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力为多少?______
(3)雪地摩托车停放在水平雪地上时,对雪地的压强为多少?______
甲、乙两车并排停在车站。后来,坐在甲车内的小张看到窗外的树木向西移动;坐在乙车内的小李看到小张不动。那么由此可知( )
A.甲车向东开动,乙车不动 |
B.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西开动 |
C.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大地为参照物 |
D.甲、乙两车同时以相同的速度向东开动,且小李观察小张时是以他自己为参照物 |
一名足球运动员带球时,面对扑来的守门员,巧妙的踢了个高球,将球送进球门,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使它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施力物体是()
A.运动员 | B.守门员 |
C.足球 | D.地球 |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0牛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以0.5米/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牛;若将AB紧靠在一起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用15牛的水平力F2推A,使它们一起运动了0.6米(如图乙),则该过程中推力F2做的功为_____焦,木块A和B动能总共增加_____焦。

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1)图中空缺处填写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________N处对应标上
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度秤。

液体种类 | 实验序号 | 物体重力![]() |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 物体受到浮力![]() | 排开液体体积![]() ![]() |
水![]() | 1 | 2 | 1.5 | | 50 |
2 | 1.0 | 1.0 | 100 | ||
3 | 0.5 | 1.5 | 150 | ||
酒精![]() | 4 | 2 | 1.6 | 0.4 | 50 |
5 | 1.2 | 0.8 | 100 | ||
6 | 0.8 | 1.2 | 150 |
(1)图中空缺处填写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了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刻度线处标上


小明在岸上最多只能搬得起质量30kg的鹅卵石,如果鹅卵石的密度为
,则该同学在水中最多能搬得起质量是_________kg的鹅卵石(石头不露出水面)。这时石头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