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①是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
B.②是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
C.③是在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
D.④是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
Cu与Zn的合金称为黄铜,有优良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可用作各种仪器零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测定某黄铜的组成,取20g该黄铜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分5次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每次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及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于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11.2g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表格中,m=__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4)配制100g该浓度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
|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g) |
第1次 | 40 | m |
第2次 | 40 | 14.8 |
第3次 | 40 | 12.2 |
第4次 | 40 | 11.2 |
第5次 | 40 | 11.2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11.2g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表格中,m=________。
(2)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计算所用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
(4)配制100g该浓度的稀硫酸需要质量分数为98%浓硫酸的质量是多少?_____
如图是用铜丝绕成的锥形螺旋罩,置于酒精灯火焰上方。随着铜丝罩的垂直下移,可观察到酒精灯火焰越来越小,最终完全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1)铜丝在空气中受热,表面会产生黑色的_____(填化学式)。
(2)表面变黑的铜丝下移过程中遇到酒精蒸气,又会变光亮的红色,这是因为黑色物质发生了_____反应(选填“氧化”或“还原”)。
(3)铜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将热量很快散失,使酒精蒸气的温度低于_______,从而使酒精灯火焰熄灭。
化学实验中有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
B.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
C.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 |
D.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盐酸直至过量,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最后呈蓝色 |
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作铜丝、铜勺、铜壶、铜导线等。
(1)由用途可知,铜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铜及其合金属于________ (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其原理是:利用铁比铜活泼的性质,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下列现象也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有_______。
(4)通过计算说明,若以此法炼制1吨铜,需要消耗多少吨铁? ________
(1)由用途可知,铜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
(2)铜及其合金属于________ (填“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湿法炼铜的国家,其原理是:利用铁比铜活泼的性质,把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中将铜置换出来。下列现象也能说明铁比铜活泼的有_______。
A. 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
B. 硫酸铁溶液呈黄色,硫酸铜溶液呈蓝色 |
C. 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而铜不能![]() |
D. 把铜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不能将铁置换出来 |
E. 铜的价格比铁高 |
调查显示不锈钢保温杯存在重金属迁移的风险。实验员用醋酸(CH3COOH)溶液代替果汁进行实验后发现,溶液中锰元素最高超标34倍。好奇的小科同学上网找到资料:

①不锈钢中往往加入锰、铬、镍等金属加强耐腐蚀性。
②锰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易溶于酸性溶液生成二价锰盐。
(1)下列有关不锈钢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_____(可多选)。
(2)实验中锰和醋酸发生化学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

①不锈钢中往往加入锰、铬、镍等金属加强耐腐蚀性。
②锰属于比较活泼的金属,易溶于酸性溶液生成二价锰盐。
(1)下列有关不锈钢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_____(可多选)。
A.不锈钢是一种合金 |
B.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 |
C.不锈钢是一种混合物 |
D.不锈钢是一种化合物 |
有一种纳米润滑添加剂,由铝粉、铜粉、氧化铝粉末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足量稀盐酸,有红色固体残留并产生大量气泡;另取少量该添加剂,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以上实验,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该添加剂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铝和氧化铝;②若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则该添加剂中一定有氧化铝;③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④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铝和硝酸铜;
⑤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上述说法正确的有( )。
A.①②⑤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在学习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我们完成了以下相关实验,请你根据相关的实验现象或实验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判断甲试管中的金属物质及判断依据:_____。
(2)为了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现提供的实验药品有:铜丝、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小明同学进行了铁和铜的活动性比较: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处理)铁丝,过一会儿取出,如图所示。现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方案图_____。最终能判断两者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_____。

(1)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3支试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判断甲试管中的金属物质及判断依据:_____。
(2)为了比较铁与铜、铜与银的金属活动性,现提供的实验药品有:铜丝、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小明同学进行了铁和铜的活动性比较:在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里浸入一段洁净的(经过除油、除锈处理)铁丝,过一会儿取出,如图所示。现让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用于比较铜和银的活动性强弱,请在方框中画出实验方案图_____。最终能判断两者活动性强弱的实验现象是_____。
某科研小组设计利用稀硫酸浸取某废弃的氧化铜锌矿(主要成分为CuO和ZnO,其余成分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的方案,实现废物综合利用。部分实验流程如下: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3)加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双氧水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

请根据上述实验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的名称是_____。
(2)在氧化铜锌矿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3)加过量铁粉,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在实验过程中,双氧水会与Fe2+反应生成Fe3+和水,以便在后续的操作中将溶液中铁元素除去,高锰酸钾溶液也能将Fe2+氧化成Fe3+,并生成可溶性的锰盐,选用双氧水的优点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