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水
- 空气
- + 金属
-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 材料制造与环境保护
- 新型材料
- 材料与人类社会发展
- 金属的回收利用及其重要性
- 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
- 金属资源的保护
- 铁锈的主要成分
-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 金属元素的存在及常见的金属矿物
-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
-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 金属的冶炼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把研究工作视为游戏是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海姆及其团队的特别之处。他们发现的新材料石墨烯有许多奇特的属性:密度小、硬度大、柔软、可回收,有优良的导电性、导热性及抗拉伸能力,它也将会代替现有的硅材料。根据石墨烯的属性,下列不能用石墨烯来制造的是 ( )
A.新型半导体材料 |
B.优良的绝缘材料 |
C.超轻型飞机材料 |
D.新型防弹衣材料 |
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称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_______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称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_______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 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1)(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猜想有________(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2)(实验反思)
①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括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 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该方案中的________(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亚铬(CrSO4)。
(提出猜想)对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Cr>Al>Cu 猜想②:Cr>Cu>Al 猜想③:Al>Cr>Cu 猜想④:Al>Cu>Cr
(1)(讨论交流)根据已学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和已查阅的资料分析,肯定不能成立的猜想有________(填序号)。
(实验设计及过程)请将表中的内容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室温下,将大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铬片、铝片、铜片分别投入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的试管中。 |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铜片表面无现象 | 猜想________ . (填序号)成立 |
(2)(实验反思)
①将金属片投入稀硫酸前应先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________。
②有同学提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还可以依据“金属与盐溶液是否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为了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括动性依次减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 把甲放入乙的盐溶液中 ②把乙放入丙的盐溶液中 ③把甲放入丙的盐溶液中你认为该方案中的________(填序号)没有必要做。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A、B均为无色气体,X为固体,Y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试推断:

(1)乙、戊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丙+X→F+Y):________。

(1)乙、戊物质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丙+X→F+Y):________。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氢气只含一种元素均属于单质,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B.水能灭火是由于水汽化吸收热量使燃料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
C.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属于碱性物质 |
D.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x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y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选项 | 固体 | 溶液 | y轴含义 |
A | 二氧化锰 | 过氧化氢溶液 | 水的质量 |
B | 铁粉和铜粉 | 硫酸铜溶液 |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
C | 大理石(杂质不参加反应) | 稀盐酸 |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
D |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 | 稀盐酸 | 二氧化碳的体积 |
A.A | B.B | C.C | D.D |
请利用如图给定的仪器组装成一套测定镁的相对原子质量的实验装置(每种仪器只允许使用一次),用排水法测量化学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回答问题: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书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A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将其投入试管A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4)假设在0℃、l01kPa条件下,氢气的密度为0.09g/L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质量为M克的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收集并测量产生氢气体积为V毫升,计算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填表达式).

(1)假设气流方向由左向右,则各导管连接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填字母);书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接好仪器后,要进行的操作有以下几步:①待仪器A中的物质恢复至室温时,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②擦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将其置于天平上称量后,立即将其投入试管A中。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旋开仪器A上分液漏斗的活塞,当镁条完全溶解时再关闭活塞。上述几步操作中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下列其中一实验步骤出现的状况(其他操作均正确),将会使所测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偏低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装置的气密性不够好 |
B.装置A的试管中剩余部分产生的氢气 |
C.若试管A尚未冷却至室温就测量量筒B中水的体积 |
D.若未擦净镁条表面氧化膜就进行实验 |
醋酸
是一元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现取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和醋酸溶液等质量,分别放在甲乙两只烧杯中,各加入相等质量的镁粉,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为6:5.则甲乙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是( )

A.甲和乙中金属都过量 |
B.甲和乙中酸都过量 |
C.甲中酸过量,乙中镁过量 |
D.甲中镁过量,乙中酸过量 |
下列实验进行中的现象或实验原理正确的是( )
A.白磷始终不燃烧 | B.小气球变瘪 |
C.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 | D.验证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实验室采用还原法制备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其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纳米级Fe粉在空气中易燃烧,其生成物名称是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
(3)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