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为了验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将铁片浸入稀硫酸 Ⅱ.将铜片浸入称硫酸 Ⅲ.将铁片浸入硝酸银溶液
(1)上述实验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将铁、铜、银三种金属浸入________溶液(只填一种),即可验证它们的活动性顺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填空题 更新时间:2019-04-18 01:48: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端午节”前,质监部门对市场上的粽叶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颜色翠绿的粽叶是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的,人吃了用这种粽叶包的粽子,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硫酸铜在农业上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可见,合理利用化学物质可以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给人类带来危害。请回答:
(1)配制硫酸铜溶液常常用到胆矾晶体,它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农业上配制成的波尔多液不能用金属铝罐盛放,试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解释。__________
(3)测量人体血液密度的方法是:在几只试管内分别装有密度不同的硫酸铜溶液,然后向每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一滴血液,分析人员只要看到某个玻璃管中的血液呈____________状态就能知道血液的密度。
(4)下图是某同学为测定胆矾中结晶水质量分数的主要实验步骤示意图:

实验中称量得到如下数据:
加热前坩埚的质量/g
加热后坩埚的总质量/g
m1(坩埚)
m2(坩埚+晶体)
m3
 
 
 
 
胆矾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表示为:w (H2O)=___________(请用字母表示);实验过程中,下列操作会使结晶水的质量分数w (H2O)计算值偏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加热后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
B.加热时搅拌不当使晶体溅出坩埚外
C.加热温度过高,最终坩埚中固体部分变黑
D.晶体尚带蓝色,即停止加热

同类题5

目前,我国钢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铁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_ .
(2)铁与铬(Cr)、镍(Ni)等金属熔合可形成“不锈钢”,用不锈钢丝和聚乙烯纤维为原料可制作耐酸防护服材料.以上叙述中不涉及到________(选填序号).
A.合金B.无机非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
(3)某品牌的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   
(二)铁锈成分的探究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________ (选填序号).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
FeFe(OH)2Fe(OH)3Fe2O3•xH2O
次要过程为:Fe FeCO3
写出Fe→Fe(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3)铁锈组分的确定
某铁锈成分为Fe2O3•xH2O和FeCO3.为确定其组成,兴趣小组称取此铁锈样品25.4g,在科研人员的指导下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①Fe2O3•xH2O温度为110℃,FeCO3在282℃分解为FeO和CO2.②温度高于500℃时铁的氧化物才能被CO还原.
①装配好实验装置后,首先要________ .
②装置A中的反应为:________ 2C2O4(草酸)CO↑+CO2↑+H2O.通过B、C装置可得到干燥、纯净的CO气体,洗气瓶B中应盛放 ________ (选填序号).
a.浓硫酸   b.澄清的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③现控制D装置中的温度为300℃对铁锈进行热分解,直至D装置中剩余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为止,冷却后装置E增重3.6g,装置F增重2.2g.则样品中FeCO3的质量m(FeCO3)=________g,x=________ .
④若缺少G装置,测得的m(FeCO3)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x的值会________ .    
(三)炼铁过程的探究.
(1)写出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炼铁主要原理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查阅资料)
用CO还原Fe2O3炼铁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3Fe2O3+CO2Fe3O4+CO2
阶段2:Fe3O4+CO3FeO+CO2
阶段3:FeO+COFe+CO2
(2)将上述300℃热分解后的D装置中剩余固体继续分阶段升温,进行CO还原铁的氧化物炼铁过程的探究.加热时测定D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图中M点对应的a=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