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右图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一条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的化学性质
(2)已知某些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酸,如:CO2 + H2O═H2CO3,碳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不变。则红磷燃烧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是 (写出一点);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右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甲、乙两种气体混合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无明显变化;将灼热至发红光的黑色固体丁放到混合气体中,丁燃烧生成新的气体丙,丁熄灭后,测知甲气体已全部耗尽;往乙、丙混合气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已知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则:
(1)这些物质分别是:(用化学式表示)
甲:    ;乙:     ;丙:  ;丁:
(2)甲与丁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类型.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 ________,理由是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同学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集气瓶编号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10
20
30
40
50
31
33
35
37
39
34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很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复燃
很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填“是”或“否”)。
(2)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

某同学改用如下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因为在“天宫一号”的实验仓内充有“人造空气”,这种空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以下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D.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11年2月18日,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俄罗斯航天局举行的“火星-500”项目模拟“登上火星”。据了解火星大气中“95%的是二氧化碳,剩余为少量的氮气、氢气,还找到了有液态水存在过的证据”。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火星上钢铁容易生锈
B.火星上一定存在生命
C.火星上温室效应显著
D.火星与地球大气成分相似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同学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实验装置,活塞前沿稳定在20mL刻度处(如图所示)。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该同学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要先检查气密性,其方法是:     
则说明装置的气密性好。
(2)实验中,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情况及最后定位情况应该是 ;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情况及最后定位情况应该是     
(3)若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可能会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A、B、C是三种常见的元素,甲、乙、丙、丁为四种常见的单质。已知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甲、乙都是由A元素组成的单质,且乙的相对分子量大于甲。B元素的一个原子中含有7个质子,由B元素组成的单质丙常温下是气体,性质较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C元素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由C组成的单质丁呈淡黄色,是黑火药的成分之一。
根据以上描述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乙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该物质的一点作用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丙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丙物质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
(3)写出丁在甲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得氮气,从而导致了科学上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发现过程,填写如下空格。
实验一:从空气分离出氮气: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1)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浓硫酸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
(2)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
请写出能用于除尽氧气的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气体,并测定其密度。
密度为:1.2572克/升
 
实验二: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反应制取氮气。测得由此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8克/升。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瑞利教授经过多次严密的实验,发现了两种方法测得的氮气密度均有微小的差异,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会使大气中的哪些气体的含量发生变化?()
A.氮气和氧气B.氧气和臭氧C.二氧化碳和臭氧D.氢气和氮气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