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
- 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改变方法
-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20℃时氨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该温度下,某氯化钠溶液的组成模型如图所示,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10克水后,模型图中阴影部份面积比例将


A.变小 | B.不变 | C.变大 | D.无法判断 |
下表为氯化铵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氯化铵溶解度/g | 29.4 | 33.3 | 37.2 | 41.4 | 45.8 | 50.4 |
氯化钠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A.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 |
B.由表中数据可知,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氯化钠 |
C.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10℃-20℃之间 |
D.50℃时,配制100克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再冷却到20℃,能够析出13.2克固体 |
在一定温度下,向100 g水中依次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充分溶解。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得到相应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 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2) 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出来)。
(3)保持温度不变,将实验②的溶液露置空气一段时间后,会有少量固体析出,在这一过程中变小的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1) 实验③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填“是”“不是”或“无法判断”)。
(2) 实验①②③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出来)。
(3)保持温度不变,将实验②的溶液露置空气一段时间后,会有少量固体析出,在这一过程中变小的量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溶剂的质量 | B.溶质的溶解度 | C.溶液的质量分数 |
70℃时的m g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在恒温下蒸发水分至有较多的晶体析出,然后冷却至30℃并保持温度不变.请画出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x%)与时间(t)的关系的示意图,并解释每段图像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花卉市场上经常见到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植物.配制营养液的主要试剂之一是质量分数为1.4%的硝酸钾溶液,现欲配制这种硝酸钾溶液200克.
(1)需硝酸钾固体_____克,需水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cm3)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a、计算 b、称量(量取)c、溶解 d、装入试剂瓶.
现有以下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及砝码、量筒、药匙、蒸发皿、胶头滴管、烧杯、试剂瓶.
在以上给出的仪器中,有一个仪器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的是_____,同时,若要成功配制此溶液,还缺少一个重要的仪器是_____,此仪器在配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下列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_____.(从①-⑥中选序号填入)
①加水②加KNO3固体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4)现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4%,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示是_____.
A、
. B、
C、
D、
(5)在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硝酸钾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
①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②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1/3倍,需加水_____克.
(1)需硝酸钾固体_____克,需水_____mL.(水的密度为1.0g/cm3)
(2)配制此硝酸钾溶液的步骤为:a、计算 b、称量(量取)c、溶解 d、装入试剂瓶.
现有以下实验仪器:托盘天平及砝码、量筒、药匙、蒸发皿、胶头滴管、烧杯、试剂瓶.
在以上给出的仪器中,有一个仪器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不需要的是_____,同时,若要成功配制此溶液,还缺少一个重要的仪器是_____,此仪器在配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3)下列方法能使接近饱和硝酸钾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的是_____.(从①-⑥中选序号填入)
①加水②加KNO3固体③蒸发水④冷却⑤加热但保持溶液质量不变⑥加饱和硝酸钾溶液
(4)现向硝酸钾饱和溶液中,逐滴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4%,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图示是_____.
A、


C、


(5)在t1℃时硝酸钾溶解度为S克,该温度下把a克硝酸钾固体投入到b克水中,充分搅拌.
①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②当S、a、b满足的关系是______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向100克水中加入20克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
B.甲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溶液的质量不变 |
C.乙饱和溶液温度降低,有晶体析出,是化学变化 |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低甲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甲 |
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表,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氯化钠为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由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3)在1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从(3)所述溶液中取出50 g,温度仍保持在10 ℃,则这5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______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氯化钠的溶解度/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7.8 |
碳酸钠的溶解度/g | 7.1 | 12.5 | 21.5 | 38.8 | 48.8 | 47.3 | 46.4 | 45.9 |
(1)根据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可以判断氯化钠为____(填“易溶”或“可溶”)物质。
(2)由表可知,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填“增大”“减小”或“先增大后减小”)。
(3)在1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20 g碳酸钠,充分溶解后形成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
(4)从(3)所述溶液中取出50 g,温度仍保持在10 ℃,则这50 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到0.1%)______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将t1℃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两溶液仍然都是饱和溶液 |
C.当温度小于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
D.将t2℃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减小 |
在复习过程中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将知识形成一个彼此联系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刻领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实现有效复习。如图是有关溶液的部分思维导图,则①②处的内容分别是:___、___。

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入下表:
现有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50g,若将其升温至60°C,还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饱和?若降温至10℃,可得饱和溶液多少克?________________
温度/℃ | 10 | 20 | 60 |
溶解度/g | 21 | 31.6 | 110 |
现有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50g,若将其升温至60°C,还需加入多少克硝酸钾才能饱和?若降温至10℃,可得饱和溶液多少克?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