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性质
- + 水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现有100克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若要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1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15克硝酸钾 | B.蒸发50克水 |
C.倒出50克硝酸钾溶液 | D.使硝酸钾的溶解度达到30克 |
水样(未作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可用次氯酸杀菌。氯气溶于水后可生成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净化步骤如下:

(1)在步骤A中,加入明矾以形成黏性絮状物,泥沙、细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明矾上,明矾因此被称为 。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 。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 。
(3)步骤C称为_ 。
(4)经过步骤A、B、C、D得到的自来水属于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在步骤A中,加入明矾以形成黏性絮状物,泥沙、细菌和其他微粒都黏附到明矾上,明矾因此被称为 。这种使水中的杂质沉淀到水底的方法称为_ 。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是_ 。
(3)步骤C称为_ 。
(4)经过步骤A、B、C、D得到的自来水属于_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下列是某同学对水的一些认识:①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②水是由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构成的;③水是生物生存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④在通常状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⑤在加热的情况下,水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⑥多种物质可以在水中溶解。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⑥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粗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下图所示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 。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 。
(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 。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填操作序号)_ 、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 (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溶液②的质量为 g,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看到20°C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结果 |
取100ml水,加入25g硝酸钾,搅拌 | 全部溶解,得溶液① |
再加10g硝酸钾,搅拌,还有3.4g固体不溶 | 得溶液② |
(1)溶液②的质量为 g,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序号)。
(2)将一块塑料板放入50°C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塑料板漂浮于液面上。若将溶液降温到20°C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看到20°C的溶液中的塑料板上浮,应采用的方法是 。
下图表示宇宙飞船发动机内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
B.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
C.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的过程中,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
D.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图Ⅱ为电解水生成的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图,并查阅资料可知,在20℃时,气体的压强为1.013×105Pa,一升水可以溶解气体的体积是:氨气为702L,氢气为0.01819L,氧气为0.03102L。试完成下列问题: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_____极;
(2)证明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______,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1)若甲管生成气体A,则b应接电源_____极;
(2)证明气体B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从理论上看,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应为______,但从图Ⅱ发现,反应开始时几分钟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大于2:1,几分钟后气体的体积比接近2:1,试问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 ;操作Ⅱ后的沉淀物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 .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 .
(3)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
(2)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其实验目的是
(3)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
将一杯不饱和的食盐溶液恒温蒸发直至有大量食盐晶体析出,下列曲线能正确反映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随蒸发掉的水的质量m而变化的是 (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