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AB.BC.CD.D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四个实验小组同学分别取不同质量的NaCl,t ℃时逐渐加入到各盛有80g水的烧杯中,不断搅拌直到不再溶解为止(温度不变),然后分别称量剩余NaCl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小组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水的质量(g)
80
80
80
80
所取NaCl的质量(g)
25
30
35
40
剩余NaCl的质量(g)
0
2
7
12
 
A.第一组为不饱和溶液,用蒸发的方法可以使之变饱和
B.第二组所得溶液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7∶20
C.第二、三、四组均为NaCl的饱和溶液且溶液质量相等
D.t ℃时,80g 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8g NaCl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钠元素B.碳元素C.钡元素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____克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出3克合金样品,将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10克
m克
第二次加入10克
2.0克
第三次加入10克
1.5克
第四次加入l0克
1.0克
第五次加入10克
0.6克
第六次加入10克
0.6克
 
(1)测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以上数据可知,最后剩余的0.6克固体的成分是________;这六次实验中,第________次加入稀硫酸时样品中的镁已经完全反应;表格中,m=________________。
(3)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4)计算所用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实验后的废液一般需回收处理,不能直接倒入排污管,小科实验后收集到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废液10.22g,他向废液中缓缓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与滴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当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总质量为20g。溶于水的气体忽略不计,则:

(1)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溶液的pH为    
(2)图中m= g;
(3)废液恰好处理完毕时,回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科学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的物质。其中一种途径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反应流程如图所示。

(1)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_________。
(2)上述反应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向含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 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整个反应过程中,氯离子个数减少
B.P点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C.M点溶液比P点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D.沉淀完全时,m1的数值为80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现有100克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要使其质量分数变为20%,需要将______沿玻璃棒慢慢加入_________;并计算需要的水的质量,写出计算步骤。__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由于人类将使用含磷洗涤剂后的污水排入湖泊中,使得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湖水受到严重污染。太湖近年来就受到这种污染的严重威胁。你认为下列哪一情况下太湖水的溶解氧最低()
A.白天、未污染B.黑夜、末污染C.白天、污染D.黑夜、污染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0﹣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当前题号:10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