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硝酸钾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5)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
溶解度/g | 氯化钠 | 35.8 | 36.0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碳酸钠 | 12.2 | 21.8 | 39.7 | 53.2 | | | | |
硝酸钾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g;
(2)碳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在20℃时,将100g的水加入30g碳酸钠中,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将上述溶液升温到30℃,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10℃时,分别配制表中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物质是 ;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硝酸钾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5)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时,可通过 的方法提纯,对上述提纯后析出的晶体和剩余溶液描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剩余溶液一定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
B.剩余溶液一定是氯化钠不饱和溶液 |
C.上述方法可以将两者完全分离 |
D.析出的晶体中只含有硝酸钾 |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时,20gNaCl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 |
B.NaCl和 NH4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t℃时,NH4Cl饱和溶液和 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将20℃时NH4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 |
下列关于溶液和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可以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而形成溶液 |
B.从10克5%的蔗糖溶液中取出5毫升,该蔗糖溶液的浓度为0.5% |
C.100克水溶解36克食盐达到饱和状态,即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 |
D.蒸发溶剂能析出溶质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物质溶解于水都会放出热量 |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
C.同种溶质溶解在同种溶剂中,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
D.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两个烧杯中分别盛有A、B物质的饱和溶液,烧杯中无固体溶质剩余,下图是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若要使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 和向烧杯中加水的方法。
(2)分别将这两种物质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1)若要使B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 和向烧杯中加水的方法。
(2)分别将这两种物质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下列四种物质在水(20℃)、液氨(低温)中各自的溶解度(克/100克溶剂)如下表所示:

在水或液氨中,这四种化合物中的某两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在水中
在液氨中

在水或液氨中,这四种化合物中的某两种可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在水中
在液氨中
如图所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温度在t1℃,A、B二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2)温度大于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
(3)得到A物质的晶体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B物质的晶体常采用方法是 。

(1)温度在t1℃,A、B二种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关系是 ;
(2)温度大于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关系是 ;
(3)得到A物质的晶体常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B物质的晶体常采用方法是 。
为了探究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组实验
(1)分析上表,第二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因素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实验温度 | 20℃ | 20℃ | 20℃ | 20℃ | 80℃ |
加入溶剂种类 | 水 | 酒精 | 水 | 水 | 水 |
加入溶剂质量 | 20g | 20g | 10g | 10g | 10g |
加入固体种类 | 硝酸钾 | 硝酸钾 | 硝酸钾 | 食盐 | 硝酸钾 |
加入固体质量 | 10g | 10g | 10g | 10g | 10g |
溶解固体质量 | 6.2g | 0g | 3.1g | 3.6g | 10g |
(1)分析上表,第二组实验研究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②加入固体质量③加入溶剂质量 ④加入固体种类⑤加入溶剂种类
(3)由实验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填“>”“﹦”“<”)食盐的溶解度。下图表表示一杯刚配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要增加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克)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0 | 138 | 169 |
A.加糖 | B.搅拌 |
C.升温 | D.降温 |
下表是硝酸钾、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1)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g/100g水。
(3)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硝酸钾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氯化钠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_____g/100g水。
(3)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可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