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质量为75克,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5毫升水,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求1、杯的容积_______;2、杯的质量_________.(p冰=0.9克每立方厘米)
为了测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学利用一个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1)在量筒内倒入50毫升的水.
(2)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中甲),此时水面与80毫升刻度线相平.
(3)让小瓶口朝下沉没在水中(如图中乙),这时水面与62毫升刻度线相平.(小瓶内充满了水)则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可知:小瓶漂浮在水面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_______厘米3;小瓶的质量____________克;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1)在量筒内倒入50毫升的水.
(2)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中甲),此时水面与80毫升刻度线相平.
(3)让小瓶口朝下沉没在水中(如图中乙),这时水面与62毫升刻度线相平.(小瓶内充满了水)则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可知:小瓶漂浮在水面时,它排开的水的体积V排=_______厘米3;小瓶的质量____________克;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ρ=______________千克/米3。
今年小明家种植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g。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大?
(3)小明的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1)这个柑橘的体积是多大?
(2)这个柑橘的密度是多大?
(3)小明的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
一个容器能装1kg煤油(ρ煤油=0.8×103kg/ m3),用来装水,最多能装 ( )
A.0.8kg | B.1kg | C.1.2kg | D.1.25kg |
为了测出普通玻璃的密度,小明同学利用一个普通玻璃制成的小瓶、一个量筒和适量的水,做了如下实验:

⑴在量筒内倒入50毫升的水.
⑵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中甲),此时水面与80毫升刻度线相平.
⑶让小瓶口朝下沉没在水中(如图中乙),这时水面与62毫升刻度线相平.(小瓶内充满了水)则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可知:
小瓶漂浮在水面时,它排开的水的质量___克;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ρ=____千克/米3。

⑴在量筒内倒入50毫升的水.
⑵让小瓶口朝上漂浮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如图中甲),此时水面与80毫升刻度线相平.
⑶让小瓶口朝下沉没在水中(如图中乙),这时水面与62毫升刻度线相平.(小瓶内充满了水)则根据以上测出的数据可知:
小瓶漂浮在水面时,它排开的水的质量___克;制造小瓶的玻璃的密度ρ=____千克/米3。
如图A是鸣翠湖某区域湿地的实际形状,怎样知道它的面积S呢?测绘人员采用一种“称地图,算面积”的转换测算方法。如图B所示:①将缩小n倍的湿地图形画在一张质量、厚度均匀的硬纸板上;②剪下画在硬纸板上的“地图”,用天平称出它的质量
;③在相同硬纸板上再剪一个形状规则、面积为
的样品,称出其质量
;④根据上述已知量、测得量算出湿地的实际面积S。请用已知量、测得量,推导出湿地实际面积S的表达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推导)。




在“测酸奶密度”的实验中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___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的实验方案:用天平和量筒测密度。

①他用已调节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m0为37.4 g;接着把酸奶倒入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m1=________g;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V奶=________cm3;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g/cm3。
②在交流讨论中,小雨同学认为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值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小雨的实验方案:巧妙地利用天平、小玻璃瓶(有盖)和水测酸奶密度。
请你简要写出小雨的实验过程和酸奶密度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量筒,要取24g酒精(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量筒中量出21mL的酒精 |
B.单用量筒是做不到的,必须有天平 |
C.在量筒中量出7mL的酒精 |
D.在量筒中量出30mL的酒精 |
小刚同学为测量某物体的密度,先将物体放右盘砝码放左盘,天平平衡后如图甲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再用排水法测该物体的体积,步骤如下,则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__,通过计算,该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若先测体积再称取质量会导致密度___________。(填“偏大”、“无影响”、“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