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有一块冰浮在一杯浓盐水中,当冰块全部熔化后,盐水的密度和液面()
A.密度变大,液面下降 | B.密度不变,液面不变 |
C.密度变小,液面不变 | D.密度变小,液面上升 |
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时,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甲所示。将木块从水中取出,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并在木块表面上放一重2N的石块。静止时,木块上表面恰好与液面相平,如图乙所示。取g=10N/k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求: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_________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

(1)图甲中木块受的浮力大小; _________
(2)图乙中液体的密度;_________________
在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小花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是体积为________cm3;接着她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是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

(1)小花先将盐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则盐水是体积为________cm3;接着她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将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盐水是总质量,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2)根据以上实验数据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________kg/m3,用该方法测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________。
某同学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 “ 密度天平 ” .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甲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 10cm 的位罝 A 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 110g 、容积为 50mL 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 50g 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端调节(填 “ 左 ” 或 “ 右 ” );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2)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 “ 密度天平 ” 的 “ 零刻度 ” , “ 零刻度 ” 距离支点O________cm 。
(3)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 31cm 处,则此种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
(4)若此 “ 密度天平 “ 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________ 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即可)。
(5)(拓展应用)若杠杆足够长,用此 “ 密度天平 ” 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 的距离为 56cm ;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枳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已知ρ 水 =1.0g/cm 3)。

(测量过程)将下对实验空白处补充完整:
(1)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左端下沉,需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 端调节(填 “ 左 ” 或 “ 右 ” );测量液体时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
(2)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 “ 密度天平 ” 的 “ 零刻度 ” , “ 零刻度 ” 距离支点O________cm 。
(3)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 31cm 处,则此种液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
(4)若此 “ 密度天平 “ 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________ 的方法增大量程(写出一种即可)。
(5)(拓展应用)若杠杆足够长,用此 “ 密度天平 ” 还可以测量固体的密度.先在容器中加满水,再将待测固体轻轻浸没在水中,溢出部分水后,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出钩码离支点O 的距离为 56cm ;用量筒测出溢出水的体枳如图乙所示,则固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 3(已知ρ 水 =1.0g/cm 3)。
小明制作了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天平”。其制作过程和原理如下:如图所示,选择一个长杠杆,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罝平衡;在左侧离支点10cm的位罝A用细线固定一个质量为110g、容积为50mL的容器。右侧用细线悬挂一质量为50g的钩码(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

⑴调节杠杆平衡,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________。
⑵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O________cm。
⑶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1cm处,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⑷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增大量程。

⑴调节杠杆平衡,往容器中加满待测液体,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钩码悬挂位罝直接读出液体密度________。
⑵当容器中没有液体时,钩码所在的位置即为“密度天平”的“零刻度”,“零刻度”距离支点O________cm。
⑶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钩码在距离支点右侧31cm处,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⑷若此“密度天平“的量程不够大,可以采用________的方法增大量程。
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ñ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 克、m3=141.6 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左图。结合实验图解,ñ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 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ñ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 克、m3=141.6 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左图。结合实验图解,ñ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 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1)小柯测量食盐水密度,能找到的器材有:两个相同的透明杯子、清水(ρ水=1克/厘米3)、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因为没有量筒,液体体积无法直接测量,小柯想到借助于V食盐水=V水的方法,用天平测得m1=52.0克、m2=132.0克、m3=141.6克,利用三个数据完成了食盐水密度的测量。他的测量过程与方法如下图。

结合实验图解,ρ食盐水= 克/厘米3。
(2)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下图。

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小明去某古镇旅游时发现,米酒是当地的一种特产。小店卖米酒和卖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相同质量的米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如图所示。

(1)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_____。
(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如图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如图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_____kg/m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

(1)请你利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_____。
(2)小明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如图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如图所示数据求得米酒的密度为_____kg/m3。按照小明的实验方案测出的米酒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_____。
在“探究液体的密度”实验中: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___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g;
(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组,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若四组同学测量过程中读数记录都准确无误,你认为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_______刻度线上;若指针偏向分度标尺的左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直到横梁平衡(选填“左”或“右”);
(2)用调好的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一位同学的测量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是_______g;
(3)甲、乙、丙、丁四组同学分别量取了不同体积的同种液体,并测量出液体的质量,老师将他们的测量结果列在黑板上,如表所示。经分析,发现四组同学的测量数据中,有一组同学的测量数据存在错误,你认为错误的是_______组,你的判断方法是:_______;若四组同学测量过程中读数记录都准确无误,你认为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 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液体的质量m/g | 16.0 | 32.2 | 63.1 | 63.6 |
液体的体积V/cm3 | 20.0 | 40.0 | 60.0 | 80.0 |
下列有关量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量筒的刻度由下往上增大,最下面的刻度为0,且刻度是下密上疏 |
B.量筒可用来测液体的体积,也可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
C.量取过程中必须放平,倒入液体先快后慢,最后用滴管逐滴加到所需的量 |
D.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