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测量盐水的密度,方案如下:
(1)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______________。
(2)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
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选用最小刻度是1.0gm的液体密度计它的测量原理是: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它所受的浮力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所以它的刻度是从1.0g/cm3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
(1)用天平和量筒进行测量
请完成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
②将烧杯中的适量盐水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利用上述所测物理量,写出盐水密度的表达式ρ盐=______________。
(2)用液体密度计直接测量
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大所以选用最小刻度是1.0gm的液体密度计它的测量原理是: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都处于漂浮状态,它所受的浮力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被测液体密度越大,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_____,所以它的刻度是从1.0g/cm3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由下而上”或“由上而下”)顺次标记1.1、1.2、1.3……。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为_____克。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毫升。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评估实验过程及结果时,认为液体的体积测量值会比他的实际值小,请你分析原因_____。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种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2为_____克。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_____毫升。
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评估实验过程及结果时,认为液体的体积测量值会比他的实际值小,请你分析原因_____。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种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克) | 液体体积(立方厘米) |
1 | 25 | 0 |
2 | 33 | 10 |
3 | 45 | 25 |
小明利用一个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1N的弹簧测力计制成一支可以测量液体密度的“密度计”。使用此密度计时只需将悬挂在测力计下的质量为800g的铁块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的底和侧壁),就可以从弹簧测力计中“读”出此液体的密度,请回答:(铁的密度取8×103kg/m3,g取10N/kg)
(1)这支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应该在原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N的位置。
(2)这支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
(3)如果这支密度计刻度是均匀的,则其分度值是_____。
(1)这支密度计的零刻度线应该在原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_____N的位置。
(2)这支密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
(3)如果这支密度计刻度是均匀的,则其分度值是_____。
因研究石墨烯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安德烈•海姆进而研究氧化石墨烯薄膜并获得新的进展,为探究氧化石墨烯薄膜的物理特性,他进行了这样一组实验,如图所示: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此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是何种物质?________。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体特性?(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①将氧化石墨烯薄膜覆盖在有刻度的空烧杯口上,测得总质量m1;
②将薄膜揭开,向烧杯内倒入酒精与水的混合物,盖紧薄膜,测得其总质量m2;
③一个月后,检查发现薄膜覆盖紧密完好,烧杯内液体体积明显减小,测得此时总质量m3;
④此后,烧杯内液体体积保持不变。已知ρ酒精=0.8×103kg/m3,问:
(1)一个月后,烧杯内剩余的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kg/m3,是何种物质?________。
(2)实验说明氧化石墨烯薄膜具有怎样的物体特性?(写出一点即可)________
小聪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在测量空烧杯质量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测得空烧杯质量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步骤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g/cm3。(精确到0.01)

(3)小聪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在原有器材的条件下,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仅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_____。
(1)在测量空烧杯质量的过程中,若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
(2)实验测得空烧杯质量如图甲所示,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再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根据以上步骤计算盐水的密度为_____g/cm3。(精确到0.01)

(3)小聪在将盐水倒入量筒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盐水较多,无法全部倒完,他及时停止了操作。同组同学讨论后认为在原有器材的条件下,仍可继续完成实验,于是小聪仅加了一个步骤,顺利得出了盐水的密度。你认为增加的步骤是_____。
小明通过实验测量植物油的密度。

(1)小明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2)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该植物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千克/米3 。
(3)小明按上述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克。

(1)小明同学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后,发现指针在分度盘前左右不停地摆动,摆动幅度如图甲所示,则可判定他下一步应该进行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
(2)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就按乙、丙、丁图的顺序进行实验。根据图中数据计算:该植物油的密度为___________千克/米3 。
(3)小明按上述步骤进行正确操作,实验得到的密度值比实际值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有一架托盘天平,没有游码,最小砝码为100毫克,用这架天平称量某物体时,当在右盘中加入36.20克砝码时,天平指针向左端偏1小格;如果在右盘中再加入100毫克的砝码时,天平指针则向右端偏1.5小格,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克。
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和小晨分别展开了科学探究。
小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
铁为7.9×103kg/m3)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用题目中的符号G、
液、F表示).小明依据此规律,在测力计右侧标注出了液体的密度值,做成了一支密度计。

(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
与测力计示数F之间关系的是___________。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5)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克/厘米3.
(6)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小明想利用一弹簧测力计和一铁块制作一个测定液体密度的仪器,如图所示。(

(1)首先,他称得此铁块的重力为G=7.9N,然后,将金属块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设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则待测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



(2)当利用该密度计测某液体密度时,指针在6.9N的位置,则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kg/m3。
(3)图中能正确反映液体的密度


(4)水银的密度是水的十几倍,利用该密度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水银的密度。
小晨设计了一个实验,用排水法测某实心金属块的密度.实验器材有小空桶、溢水烧杯、量筒和水.实验步骤如下:
①让小空筒漂浮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如图甲;
②将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0毫升,如图乙;
③将烧杯中20毫升水倒掉,从水中取出金属块,如图丙;
④将金属块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测得此时溢出水的体积为44毫升,如图丁.

请回答下列问题:
(5)被测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克/厘米3.
(6)在实验步骤③和④中,将沾有水的金属块放入小空筒,测出的金属块密度将______(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暑假期间,小宝同学在乌镇旅游时,发现很多小店卖米酒和酱油都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但量取米酒所用器具比量取相同质量的酱油所用器具要大一点,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出酱油的密度_______米酒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______kg/m3。
(3)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第一步:测烧杯和杯中米酒的总质量,记录数据m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列出米酒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1)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出酱油的密度_______米酒的密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小宝在古镇买了一瓶米酒。回家后,按图(乙)所示A→B→C的顺序进行了实验,测出了米酒的密度。由图(乙)所示数据测得的米酒密度为______kg/m3。
(3)如何改进他的实验方案可使测出的米酒密度更准确?
第一步:测烧杯和杯中米酒的总质量,记录数据m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列出米酒密度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非常小,其大小用10-10m的数量级来衡量,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大致测出分子的直径呢?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进行了这样的实验:用滴管将其种油均匀地滴入100滴在某个容器中,用一架精确的天平测出这100滴油的质量为0.27g,然后多次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测出一滴油在水面上的扩散面积最大值为4m2,根据这些数据他们大致算出了这种油分子的直径,你知道他们是如何得到这种油分子直径的吗?这种油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已知这种油的密度是0.9×103kg/m 3)
如图甲所示为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图象,图乙为北方冬天湖水温度分布示意图,根据图象及水的其他性质下列分析判断错误的是( )


A.温度等于4℃时,水的密度最大 |
B.在0~4℃范围内,水具有热缩冷胀的性质 |
C.示意图中从上至下A、B、C、 |
D.E处的温度分别为4℃、3℃、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