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密度及其特性
- 空心、混合物质的密度计算
- 密度的应用与物质鉴别
- 密度与温度
- 设计实验测密度
- + 液体密度的测量
- 固体密度的测量
- 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 密度公式的应用
- 密度的大小比较
- 探究密度特性的实验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如图所示。


(1)请按照图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测出空瓶的质量,记为 m1=14g。
第二步: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记为m2=44g。
第三步: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记为m3。
(2)他第三次测得质量,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则 m3=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________。


(1)请按照图的顺序写出对应的实验步骤:
第一步:测出空瓶的质量,记为 m1=14g。
第二步: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记为m2=44g。
第三步:测出____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记为m3。
(2)他第三次测得质量,砝码和游码如图所示,则 m3=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刚测量的数据帮他计算出酱油的密度。________。
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_g。

在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兴趣小组讨论形成了以下方案:
(1)以上方案中的步骤,其正确顺序是_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
(3)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______
A.将量筒中的液体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
B.将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V |
C.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
D.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
(2)用所测物理量的符号写出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
(3)在对实验方案进行论证时,老师指出该方案误差较大,请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及结果。______
如图所示是一个自制密度秤,其外形和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个铁块,提纽位于B处,秤砣放在A处时,秤杆恰好水平平衡。把铁块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便可直接在杆上读出液体的密度。

(1)在图示甲位置平衡时,整个装置的总重心位于________。(“A处”、“B处”、“AB之间的某一位置”)
(2)若测量酒精的密度时,铁块没有完全浸没,则测量值_____(“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1)在图示甲位置平衡时,整个装置的总重心位于________。(“A处”、“B处”、“AB之间的某一位置”)
(2)若测量酒精的密度时,铁块没有完全浸没,则测量值_____(“大于”、“等于”、“小于”)真实值。
小金在学习密度的相关知识后,想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

(1)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天平的左盘放空烧杯,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先估计质量,再按照________(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测得空烧杯质量m。为37.4g。
③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简中(如图乙所示),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
(2)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认为小金测得的酸奶密度值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天平的左盘放空烧杯,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先估计质量,再按照________(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测得空烧杯质量m。为37.4g。
③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简中(如图乙所示),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
(2)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认为小金测得的酸奶密度值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1)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2)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____________g。
(3)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 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1)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A.计算橙汁的密度
B.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C.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A.调节天平平衡 |
B.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
(3)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m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 m2; d.橙汁的密度ρ橙汁= __________(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同学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F1=4.5N,F2=3N,F3=2N,F4=2N;
(1)铁块从位置1→2→3的变化过程中,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测出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从水中取出擦干;
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取适量牛奶装在烧杯中,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牛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6=1.7N;
④计算牛奶密度为ρ牛奶=_________kg/m3(已知密度为ρ水=1.0×103kg/m3);
(4)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
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F1=4.5N,F2=3N,F3=2N,F4=2N;
(1)铁块从位置1→2→3的变化过程中,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同学们利用这些器材还可以测出牛奶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从水中取出擦干;
②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拉力F5=5N;
③取适量牛奶装在烧杯中,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铁块浸没在牛奶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6=1.7N;
④计算牛奶密度为ρ牛奶=_________kg/m3(已知密度为ρ水=1.0×103kg/m3);
(4)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_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周末,小明到超市购物口渴了,买了一盒酸奶,喝了一口发现酸奶的味道与平时喝过的同样的酸奶似乎不同。他从网上查阅到正常酸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联想起近日新闻报道食品造假现象,他怀疑该酸奶掺了一定水分,于是他想通过测量酸奶密度的方法来判断。他看到超市售货处有电子秤,并向售货员要了一只小玻璃杯,借助一瓶矿泉水,测出了酸奶的密度。下面是他测量的过程,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1)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将玻璃杯装满矿泉水,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5)如果酸奶掺水后其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1)用电子秤测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0;
(2)将玻璃杯装满矿泉水,用电子秤测出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m1;
(3)将玻璃杯中的水倒干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酸奶密度的表达式为:ρ酸奶=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5)如果酸奶掺水后其密度会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有两只烧杯分别盛有水和盐水,但没有贴上标签.下面有四组器材,其中不能用来鉴别的是()










A.铅笔和橡皮泥 | B.细线和小石块 |
C.量筒和天平砝码 | D.压强计和刻度尺 |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
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
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密度计是利用__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_。(不计铅丝体积,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