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物质的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 密度
- 物态变化
- 溶液
- 溶解度
- 水
- 空气
- 金属
- 常见的化合物
- 常见的有机物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快过年了,很多农村家庭开始烧制上好的农家烧酒。其过程主要分为两步:发酵和蒸馏。粮食发酵后产生酒精,然后把酒槽中的酒精蒸煮至汽化出来。其装置如图所示,蒸锅实际上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密封后仅通过输气管与外界相连,然后将“酒气”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烧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比如50度烧酒是指气温在20℃时,100mL烧酒中所含酒精为50mL。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作烧酒的两个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___变化,蒸馏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冷凝池中用水冷却,主要利用的是水的________大的特点,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制作烧酒时远远就能闻到酒香,这说明了酒精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产生了45度的烧酒,则20℃时100mL此烧酒中所含酒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回答下列问题
物质 | 密度/(kg/m3) | 比热/[J/(kg·℃)] | 沸点/(℃,标准气压) |
水 | 1.0×103 | 4.2×103 | 100 |
酒精 | 0.8×103 | 2.4×103 | 78.5 |
(1)在制作烧酒的两个过程中:发酵属于________变化,蒸馏属于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2)冷凝池中用水冷却,主要利用的是水的________大的特点,升高相同的温度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
(3)制作烧酒时远远就能闻到酒香,这说明了酒精分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产生了45度的烧酒,则20℃时100mL此烧酒中所含酒精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一只烧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体积V和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的关系如图线AB所示,则:

(1)烧杯的质量是多少克?
(2)装满水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烧杯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3)当装满该液体时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28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4)计算C点对应的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

(1)烧杯的质量是多少克?
(2)装满水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是0.24kg,烧杯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3)当装满该液体时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280g,则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4)计算C点对应的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航员从地球飞到月球上,质量不变 |
B.水结成冰,质量不变 |
C.1kg铁比1kg棉花质量大 |
D.把一张铁皮冲制成铁锅,质量不变 |
木块的密度是0.6×103kg/m3,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如图所示的木块沿虚线切除2/3,留下1/3部分,密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将如图所示的木块沿虚线切除2/3,留下1/3部分,密度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小华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___(填序号)。
(2)老师指出D装置后尾气要点火处理,因为CO有毒,CO的毒性是__________性质 。

(1)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___(填序号)。
A.稀硫酸 | B.澄清石灰水 | C.氢氧化钠溶液 |
已知ρ酒精=0.8×103kg/m3,ρ柴油=0.85×103kg/m3,ρ汽油=071×103kg/m3,ρ硫酸=1.8×103kg/m3,一个最多能装下1kg水的瓶子,能装下1kg的( )
A.酒精 | B.汽油 | C.柴油 | D.硫酸 |
小金在学习密度的相关知识后,想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酸奶的密度。

(1)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天平的左盘放空烧杯,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先估计质量,再按照________(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测得空烧杯质量m。为37.4g。
③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简中(如图乙所示),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
(2)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认为小金测得的酸奶密度值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方案如下: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到游码至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
②天平的左盘放空烧杯,向右盘中添加砝码时先估计质量,再按照________(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添加砝码。测得空烧杯质量m。为37.4g。
③把酸奶倒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如图甲所示),然后把烧杯中的酸奶倒入量简中(如图乙所示),则酸奶的密度ρ=__________g/cm3
(2)交流讨论中,同学们认为小金测得的酸奶密度值会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表格中记录的数据反映了水温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从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_______℃
(2)小新和小明也在实验室里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选用的实验装置与该同学相同,他们依据各自的实验数据绘制了水沸腾的图像如图丙所示,造成图丙中c、d图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释放月球车“王兔二号”,为了防止因月球表面温度过高或过低而损坏内部电子设备,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如图所示的热管。以下有关热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在无重力的环境下使用 |
B.内部最好装易汽化、易液化的物质 |
C.图中甲端内发生液化,乙端内发生汽化 |
D.使用中,甲即可作吸热端,也能作放热端 |
下表是硫酸钠在相应温度时溶解度数据,以及在对应条件下溶液中析出固体的化学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t/℃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溶解度S/g | 5.0 | 9.0 | 19.4 | 40.8 | 48.8 | 46.7 |
溶液中析出固体的化学式 | Na2SO4•10H2O | Na2SO4 |
A.在1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9g的Na2SO4•10H2O晶体 |
B.将50℃下146.7克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0℃,会析出2.1克硫酸钠固体 |
C.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D.若要检验硫酸钠溶液中是否混入了氯化钠,不宜直接用硝酸银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