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其密度之比ρ∶ρ=2∶5,质量之比m∶m=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V为: (  )
A.1∶5B.5∶1C.4∶5D.5∶4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A.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水)
B.K2CO3、Na2SO4、BaCl2三种溶液(稀硫酸)
C.铁粉、碳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
D.NaOH、NaCl、Na2SO4三种溶液(酚酞)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不同物质的性质,提纯物质的方法可以有多种。下面呈现的是科学课堂上“物质提纯小组竞赛”的场景。
(1)甲组抽到的题目是“从30 g NaCl和2 g KNO3的混合物种提纯NaCl”。同学们经研究认为依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可采用如图1所示的物理方法来提纯。上述两固体___(填“能”或“不能”)全部溶解,操作m的名称是__________,蒸发结晶后得到NaCl的质量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0 g。

甲组一位同学问道:“能否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上述溶液a中析出KNO3,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请你判断此方法是否可行,并说出理由。__________。

(2)乙组抽到的题目是“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利用两物质化学性质的差异,可采用如图③所示的化学方法来提纯。图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由于BaCl2溶液的用量不易控制,会使溶液b的溶质有多种情况,导致蒸发后得到的固体可能不纯。
(3)同学们对乙组方案中溶液b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BaCl2
猜想二:NaCl。
猜想三:____________。
(设计方案) 经讨论,大家认为只用一种试剂就能作出判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 
若看到________ 
猜想一正确
若无明显现象
猜想二正确
若看到冒出气泡
猜想三正确
 
各组依据上述设计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了反应后溶质的确有三种情况。
(4)同学们对甲、乙两组提纯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反思评价) 大家认为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都可以实现物质的提纯。用化学方法提纯还要考虑到反应物用量对提纯效果的影响。
(拓展提升) 老师说:“合理选择试剂,用化学方法可以从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中提纯NaCl,方法是向混合物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充分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就能得到NaCl。”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归纳与演绎是科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科学方法,下表是兴趣小组归纳“根据,运用浮力知识间接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丽在商场里买到一个有趣的玩具“喝水鸟”(如图甲):只要往头部滴一次水,且鸟身前面放一杯水,就能实现“低头喝’水——抬头——又低头‘喝’水——又抬头……”反复运动(如图乙)。仔细观察发现,“喝水鸟”由玻璃制成,鸟身由一支点承托,头部、玻璃管和底部连通并充满乙醚(易挥发,易液化),且整体密封。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喝水鸟”能反复运动的原因。

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研究源于观察和问题提出,拓展性小组同学观察到下列现象,跳伞运动员在未打开降落伞时下落很快,打开降落伞下落的速度会减小;“瓢泼大雨”以很快速度降落到地面,而“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
(查阅资料)物体从高空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大,所受阻力也越来越大,当阻力增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被称为物体下落的收尾速度。
(提出问题)物体从高空下落时收尾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猜想)①可能与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②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设计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可以用小球作为理想化模型来代替生活中的不规则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探究,于是同学们决定取5个不同的小球进行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从一定高度(足够高)由静止下落,来探究小球从高空下落时的收尾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获取证据)相关测量数据见表:
(得出结论)
(1)比较1、2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___________号小球的相关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该实验环境下,质量相同的小球从高空落下时的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的平方成反比。
(拓展应用)
(3)根据表中数据,推测5号小球的收尾速度v=____m/s。
(4)请你结合上述探究,解释“跳伞运动员打开降落伞后比打开降落伞前收尾速度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人们都说:“被100℃的水蒸气烫伤,要比100℃的热水烫伤严重得多”。小柯认为这是因为100℃的水蒸气和100℃的热水温度虽然一样,但100℃的水蒸气变成100℃的热水时,还要放出热量。对此,小柯设计了以下实验证明自己的观点。

(实验过程)(实验中热损失及热胀冷缩对实验影响忽略不计)
①   一定量温度t1的冷水装入一个双层玻璃真空保温杯中,液面在如图甲所示位置,标记为A。
②向杯中插入导管,将100℃的水蒸气通入保温杯的冷水中(水蒸气全部被吸收),发现杯中水面明显上升。
③一段时间后,停止通入水蒸气,移出导管后,杯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标记为B,再测出此时杯中水的温度t2,比较发现t2高于t1
(1)杯中水面上升是通入的水蒸气发生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的结果。
(2)t2高于t1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放热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江认为因未设置对照,小柯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他的观点。于是他另取一个相同保温杯,在保温杯中倒入与第一个保温杯中质量相同,温度为t1的冷水,然后……(请你帮助设计后续实验方案,要求简要叙述实验过程和证明小柯观点的应有实验结果)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月4日,莫干山迎来了2018年的首场降雪。雪是水蒸气升到空中,遇冷变成小水滴、小冰晶,随着温度的变化,小水滴逐渐变成小冰晶,小冰晶继续长大,足够大时便落到地面形成雪花。雪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
A.液化、凝华、凝固
B.凝华、凝固、升华
C.凝华、汽化、凝固
D.液化、熔化、凝华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