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 植物的有性生殖
- 种子的结构
- 种子的萌发
- 芽的发育
- 花的结构
-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所示,栗子果实成熟前包裹在带有尖刺的硬壳中,故俗称“毛栗子”。成熟后硬壳开裂,栗子果实从中脱落。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栗子果实被带有尖刺的硬壳包裹,故属于被子植物 |
B.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内 |
C.栗子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
D.去掉种皮的栗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
阳阳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放入一粒小麦种子(具有休眠的特性),适宜温度下放在暗处,结果不萌发。对实验的下列分析与评价不合理的是( )


A.实验缺乏对照,不具说服力 |
B.种子太少,偶然误差增大 |
C.结果证明种子正处在休眠期 |
D.水分、氧气满足种子萌发要求 |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
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发现,除幼苗胚轴的长度不同外,各组幼苗的出土数量、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子叶大小等也有差异,如图所示。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从侧面证明了绿豆种子萌发________光。(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甲组中有1棵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组,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连续观察15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出土,如图所示。在第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发现,除幼苗胚轴的长度不同外,各组幼苗的出土数量、未出土幼苗生长状况、子叶大小等也有差异,如图所示。

组别 | 甲 | 乙 | 丙 | 丁 |
种植深度 | 6cm | 11cm | 18cm | 25cm |
出土幼苗数量 | 29棵 | 30棵 | 26棵 | 0棵 |
未出土幼苗 生长状况 | 1棵种子 未萌发 | / | 幼苗略有 萎缩现象 | 幼苗萎缩 现象较明显 |
幼苗子叶大小 | 较大 | 较小 | 只有痕迹 | 只有痕迹 |
(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11cm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土率将会_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从侧面证明了绿豆种子萌发________光。(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3)甲组中有1棵种子未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实验主要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将甲、乙、丙3颗菜豆种子分别用细线系上,甲完全浸没在水中,乙和丙一半浸没在水中,一半露在空气中,若干天后只有乙种子萌发成幼苗,试分析:

(1)甲种子不萌发的原因:_____
(2)丙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只需回答一条)
(3)乙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于_____。
(4)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土壤浸出液(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而其他所有条件都不变,则乙种子萌发是否会更快?_____

(1)甲种子不萌发的原因:_____
(2)丙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_____。(只需回答一条)
(3)乙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于_____。
(4)如果将烧杯中的水换成土壤浸出液(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和无机盐),而其他所有条件都不变,则乙种子萌发是否会更快?_____
用温水将大豆种子泡软,去掉它的皮后就可以看到里面乳白色的“豆瓣”,豆瓣是大豆种子的_____,从豆瓣的数量可以看出,大豆属于_____(填“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大豆种子是由子房里的_____发育而成的。
为了研究温度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科技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毫米),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
实验材料:某品种小麦种子800粒,培养皿(直径90毫米),脱脂棉,自动恒温箱,蒸馏水等。
实验过程:
①取培养皿6只,在沸水中煮沸一段时间再冷却,编号为A、B、C、D、E、F;将脱脂棉在开水中浸泡后冷却,再平铺在培养皿内。
②挑选600粒种子并随机分成6等份,然后再均匀地摆放在6只培养皿内,盖上盖,放到6只温度不同的自动恒温箱内,每隔一天检查并适时喷水。
③6天后,统计各组培养皿内种子的发芽率。结果记录如下表:
组别 | A | B | C | D | E | F |
温度/℃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发芽率/% | 48 | 74 | 82 | 94 | 86 | 75 |
请分析回答:
(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
(2)为了使各温度下测试的发芽率更准确,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
(3)为了在20℃~30℃区间找到更准确的发芽温度,应该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
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示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
(2)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______,结构⑨是______。
(3)桃的果实中,我们实用的部分⑦是由图甲中[___]______发育来的,结构⑧是由图甲中[___]______发育来的。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
(2)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______,结构⑨是______。
(3)桃的果实中,我们实用的部分⑦是由图甲中[___]______发育来的,结构⑧是由图甲中[___]______发育来的。
几位同学在讨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时作了如下记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含有雄蕊的花才可能发育成果实和种子 |
B.果皮和种子分别是子房壁和胚珠发育成的 |
C.果实和种子中可食用的部分都是由受精卵发育成的 |
D.子房中含多个胚珠的花能发育成含多个种子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