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同一植物的四条大小相同且叶片数相同的嫩枝,A枝条不处理,B枝条叶片的下表面涂上凡士林油,C枝条叶片的上、下表面均涂上凡士林油,D枝条切去叶片并在切口处涂上凡士林油,在有光照的正常条件下,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先将各装置的质量调整至80g,其后每隔2h记录个装置的质量变化.实验结果用下面的曲线图表示:

(1)通过对实验设计方案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________来比较植物的蒸腾量.此实验属于________(选填“定性实验”或“定量实验”).
(2)装置中在水面上滴加几滴植物油是为了________.
(3)曲线Ⅰ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和________ .将装置D与装置________ 对照,能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的主要器官是叶.
(4)曲线Ⅱ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曲线Ⅲ代表的装置是________ .
(5)如果实验结束时A装置的质量为65g,B装置的质量为75g,则通过分析可知,叶片上表面气孔的相对数量________叶片下表面.
当前题号:1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面是一幅关于生物圈中水循环的示意图,请你将它补充完善.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表示向日葵在24小时内的水分吸收和蒸腾作用速率(毫克/小时),据图推断下列正确的是( )
A.在暗处,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B.在暗处,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C.在光下,吸收速率总是大于蒸腾作用速率
D.在光下,蒸腾作用速率总是大于吸收速率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兰溪白枇杷”(如图)是金华的品牌水果.要获得优质高产的白枇杷,需经过幼苗移栽、嫁接和科学管理等过程.下列是白枇杷种植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和原因分析,其中有错误的是(  )
A.带土移栽幼苗能防止根毛受损,提高成活率
B.合理密植能让植株充分接受光照,提高总产量
C.移栽时剪去幼苗所有叶片能减弱蒸腾失水,提高成活率
D.以白枇杷枝或芽为接穗进行嫁接能保持白枇杷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为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结构[②]是________,其特点是细胞排列紧密.   
(2)叶片呈现绿色,是因为图中标号[________](填序号)所示结构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3)结构[①]________中有导管,能将水运送至叶肉细胞进行___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   
(4)[⑤]是指________,它的张开和闭合是由________细胞控制的   
(5)植物根吸收、运输到叶片的水分绝大部分以________的形式从结构[_______](填序号)中散失,这种生理过程叫________作用.   
(6)构成叶片的所有活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那部分运输的?某同学就这个问题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作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茎的木质部运输的。
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①取一段生长良好的柳树枝条,将其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后,插入装有土壤浸出液(无色透明,其成分为水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的广口瓶中;
②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1)该同学作出假设的依据是:茎的木质部中有________上下联通的。
(2)该实验必须用带叶的枝条,原因是要通过叶片表面的________进行蒸腾作用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将柳的枝条下部处理成只有木质部的目的是排除茎的________的干扰。
(4)为了能再茎的横切面上或纵切面上观察到溶液出现的位置,需要将该同学实验方案中的________改为________来做实验,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当前题号:6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近年来,罗汉松逐渐成为城市道路绿化的新宠。在移栽罗汉松的过程中, 为了提高存活率, 常采取如图所示的搭棚措施,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光合作用
B.抑制呼吸作用
C.降低蒸腾作用
D.预防虫害侵袭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某市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设施农业,目前,该市许多贫困户因大棚蔬菜种植已逐渐脱贫.为了帮助大棚种植户提高产量,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他们在春季的一个晴天,对某密闭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一昼夜测定,并绘制如图甲所示的曲线。
 
(1)二氧化碳浓度最高和最低的时间点分别是a时和b时,在a时植物光合作用强度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某同学在曲线上标注了A、B、C、D、E五个点,一天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时候对应曲线中的____点。
(2)为了探究植物的生理特点,他们设置了如图的实验装置,乙内装有正在萌发的蚕豆种子(瓶中有适量的水),丙为一盆蚕豆苗(经过暗处理)。将丙用无色透明玻璃箱密封好后与乙装置进行连接(阀门处于关闭状态),并将其放在阳光下。
①一段时间后打开阀门,蚕豆苗的_____作用会增强,这是由于玻璃箱中______增加所致。
②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玻璃箱内壁有水珠,主要是因为叶片进行_____的结果。
(3)大棚种植户利用某种技术,在南瓜植株上收获西瓜,这种技术叫做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某校科学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科学小组的同学在园内移栽花卉时,采取了①带土移栽和②剪掉移栽植物的部分叶片两项措施。其中措施①能______;措施②能______,因而保证了移栽植物的正常水代谢,提高了移栽的成活率。
(2)在园内植物生长过程中,同学们还采取了治虫、除草、经常松土等措施,其中,经常给植物松土的目的是_______。
(3)为了探究提高生态园内蔬菜产量的科学方法,同学们选择萝卜幼苗进行实验,温室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条件的控制情况如表所示(每个温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条件均相同):

①为探究温度对萝卜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他们应选择____两组进行对照实验。
②经实验探究,他们认为夜晚适当降低温室内的温度也可以提高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
③种植一段时间后,发现C号温室中的萝卜幼苗长得最快最大,B号温空中的萝卜幼苗长得较快较大,而A号温室中的萝卜长得最慢最小,由此可以说明:____会影响萝卜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影响其产量。
(4)同学们将萝卜收获后,由于存放时间较长,结果萝卜出现“空心”现象,这是因为_____的缘故。
当前题号:9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所示,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甲、乙分别表示植物不同的生命活动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水在b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____。
(2)图乙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在细胞的_____。若光照强度为零,甲、乙两个生理过程中不能进行的是___。
(3)绿色植物通过不断的光合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_____平衡。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