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 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
- 根
- 茎
- 叶
- 光合作用
- 人体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用天竺葵为实验材料,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某项探究活动: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
步骤2:选择两片相近的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密封,一个塑料袋底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塑料袋底部盛有等量的清水(如图)。
步骤3:光照4小时后,去掉塑料袋,将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步骤4: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水洗净后滴加碘液;洗去碘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请回答
(1)步骤1中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
步骤2:选择两片相近的叶片用透明塑料袋密封,一个塑料袋底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塑料袋底部盛有等量的清水(如图)。
步骤3:光照4小时后,去掉塑料袋,将叶片摘下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步骤4: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用水洗净后滴加碘液;洗去碘液,观察并记录现象,请回答
(1)步骤1中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一探究活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对“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如下A、B两组实验。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现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③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鮮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一
表二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试写出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这一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两组数据,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____。

①采集新鲜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
②在离60w的白炽灯水平距离为10、20、30cm处,分别安放3个容器(如A图所示),均加入等量的清水和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利用光强传感器测出三个距离时的光照强度。现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一);
③向B装置1、2、3号容器内分别加入等量的新鮮蒸馏水、清水、1%碳酸氢钠溶液(可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后各放入10枚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新鲜菹草叶片,放在60W的白炽灯下照射(容器接受光照强度相同)。观察并记录6分钟后叶片上浮的数目(见表二)。
表一
灯源与容器的距离/cm | 10 | 20 | 30 |
光照强度/lx | 435 | 375 | 280 |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 10 | 5 | 1 |
表二
编号 | 1号 | 2号 | 3号 |
新鲜菹草叶片上浮数量/枚 | 0 | 3 | 9 |
请据实验现象分析回答:
(1)试写出叶片表面有气泡冒出这一生理过程的表达式:__________
(2)分析表一,灯源与容器的距离远近与叶片上浮数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两组数据,若要提高温室大蔬菜的产量,应从哪两个环境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__________。
如图所示为大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根据其幼苗细胞干重(主要指有机物)和鲜重(含水)的变化而绘制的两条曲线(甲和乙),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表示其幼细胞干重变化的曲线是乙 |
B.曲线甲中A→B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 |
C.曲线乙中A→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种子萌发过程中,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
D.曲线乙中C点后曲线上升的原因是种子萌发吸收了大量的水分,使幼苗细胞鲜重增加 |
将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的预期结果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 预期结果 |
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 | 萝卜条质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 | 照光处呈现______色 |
如图为生物常见的物质交换模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为组织细胞,Y为毛细血管,则②可表示为营养物质和氧 |
B.若X为肺泡,Y为毛细血管,则血液流经Y后,含氧量增加 |
C.若X为叶肉细胞,①为有机物,则Y为叶脉中的导管 |
D.若X为根毛细胞,①为水,则Y可表示输导组织 |
下列关于植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
B.玉米种子萌发时幼苗的早期营养主要来自于子叶 |
C.移栽幼苗时,一般要带土移栽,这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散失 |
D.被子植物受精作用后,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壁发育成果实 |
小徐在做了“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后,还想对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实验中使用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其繁殖方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将该装置放在______环境中.
(3)实验结束时发现装置A中植物质量明显增加,而装置B中植物质量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还想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

(1)实验中使用的酵母菌和乳酸菌其繁殖方式分别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达到实验目的,需将该装置放在______环境中.
(3)实验结束时发现装置A中植物质量明显增加,而装置B中植物质量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还想证明光合作用需要水,请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并简述实验思路__________.
(1)将大量的新鲜水稻种子储藏较长时间,最简便有效的是________________。
(2)要种植“果大味甜”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进行种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枝条扦插,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梅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若开花时节遇上阴雨天,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________,杨梅酒是将杨梅通过________菌发酵制成的。
(2)要种植“果大味甜”的A品种葡萄,果农没有选择A品种葡萄的种子进行种植,而是直接剪取A品种葡萄枝条扦插,认为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梅在分类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若开花时节遇上阴雨天,产量会大幅度下降,因为下雨影响了杨梅树________,杨梅酒是将杨梅通过________菌发酵制成的。
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绿叶海蜗牛”的动物具有保存并不损害这种细胞器的非凡才能。在摄取藻类后,能够将藻类的某一细胞结构置于自己的细胞内,从而使自身也能进行光合作用。该细胞结构是( )
A.液泡 | B.叶绿体 | C.细胞膜 | D.细胞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