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 CO2 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需求。图乙表示某温度下大棚内 A、B 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 CO2 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植物的根部吸收并从____________处散失而形成的。
(2)要使植物 A 和 B 都能正常生长,大棚内光照强度至少应大于___________点。
(3)该温度下,当光照强度为 f 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 A___________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 B。
(4)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写出一点)。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从而探究植物的最佳存储条件。测定了某植物分别在 25℃和 0.5℃时在密闭容器内产生 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___ 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时间的增加,产生 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___________。
(3)科研人员认为要研究该植物最佳的存储温度,还需要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 4 株品种和___________ 相同的植物分别装入 4 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
②分别置于 1.5℃、1℃、0℃、-0.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 CO2浓度;有科研人员认为不需要进行 0℃以下的实验组,你觉得原因是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_____溶解到酒精中。
(2)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_____。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3)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其中乙叶片与_____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A.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当前题号:3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下图是探究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实验示意图,装置中的碳酸氢钠溶液可维持瓶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该装置放在一定光照强度下20℃的环境中。实验开始时,针筒的读数是0.2ml,毛细管内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钟后,针筒的容量需要调至0.6ml的读数,才能使水滴仍维持在X的位置。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________ml/h。   
(2)实际光合速率要比用这种方法测量所得的值________(填“高”或“低”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在原实验中只增加光照强度,则针筒的容量仍维持在0.6ml读数处。在另一相同实验装置中,若只将温度提升至30℃,针筒容量需要调至0.8ml读数,才能使水滴维持在X的位置上。比较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但某同学认为有不合理之处,温度上升后,装置内气体体积增加可能是由于实验瓶中气体受热膨胀所致,若要消除实验数据误差,该如何设计对照组?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如图是叶片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序号①所示结构名称是_____。
(2)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时,所需二氧化碳从序号_____处进入叶内,所需水分通过图中序号_____所示部分运输而来。
当前题号:5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双子叶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结构如图所示,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出入及水分散失的门户。当保卫细胞含水量多时气孔大,含水量少时气孔小甚至关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保卫细胞形状能改变是因为没有细胞壁
B.植物体光合作用强弱与保卫细胞含水量无关
C.蒸腾作用能带走叶片的部分热量,与水的汽化有关
D.将叶片浸入浓盐水,气孔会逐渐增大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烧苗”现象,其原因是(  )
A.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B.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
C.土壤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D.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大葱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细胞内没有叶绿素),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同样,白萝卜埋在土中的部分是白色的,而暴露在外的部分是绿色的。小馨想:叶绿素的形成需要什么条件呢?于是她设计了如下实验加以探究。
 
甲组
乙组
环境条件
阴暗、25℃适宜温度
光照充足、25℃适宜温度
实验材料
长势相似的10株蒜苗
长势相似的10株蒜苗
处理方法
将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
 
(1)从小馨的实验设计分析,她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
(2)有人认为“应将实验材料各改为1株,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你是否认同以上观点,为什么?________;
(3)若小馨的假设成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最近,中央电视台播出了一档纪录片《源味中国》,介绍我国“最好吃”的土豆产自山西省岚县。岚县的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昼夜温差大,且日照充足、土壤含钾高。这里种出来的土豆,蛋白质、淀粉含量高、富含优质膳食纤维。请回答

(1)岚县的土壤含钾高,指的是含钾____高(选填“物质”、“元素”或“原子”);
(2)实验测得每100克岚县土豆中含氮元素质量为0.768克,氮元素存在于蛋白质中,若岚县土豆含有的蛋白质均以赖氨酸(C6H14N2O2)计,则100克该土豆中含有多少克赖氨酸?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岚县土豆产量高,富含淀粉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如下实验:用少量NaHCO3(水溶液呈弱碱性)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由蓝变绿再变黄),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浅绿色
X
浅黄色
黄绿色
Y
浅蓝色
蓝色
 
*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cm的地方。
若不考虑其它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50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仍然是浅绿色,2至7号试管的颜色有所变化的原因是_____。
(2)表中2号试管的溶液的颜色X应该为黄色,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3)小组同学根据50min后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判断在其所处的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你认为他们观察到的颜色Y应该为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None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