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的基本特征
- 显微镜的使用
-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 常见的脊椎动物
- 孢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
-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动物的分类
-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植物的分类
- 细胞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鲸鱼、鲫鱼、娃娃鱼、墨鱼分别属于()
A.鱼类、鱼类、鱼类、鱼类 |
B.哺乳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
C.哺乳类、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 |
D.鱼类、鱼类、两栖类、软体动物 |
大家都知道松树和狗,一种是植物,一种是动物,那你能从下列四个答案中选出它们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什么吗()
A.松树固定生活,狗能运动 |
B.狗能繁殖生小狗,松树不能 |
C.狗能发出声音,松树不能 |
D.狗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松树自已制造营养 |
显微镜是科学实验室中常用的仪器,关于显微镜的使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___ _。
(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________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1)若用同一显微镜通过调整目镜、物镜和准焦螺旋,观察同一标本4次,分别得到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则A、B、C、D中视野最暗的是___ _。
(2)通过显微镜观察到在装片内有一物体作顺时针运动,则该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为 ________ (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这个学期,我们学会了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显微镜的使用,下面请你完成以下实验: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④将盖上盖玻片;⑤染色。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有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2)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1、3、5 B.2、4、6 C.2、3、5 D.2、4、5
(1)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一般有四个步骤:①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②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壁刮取上皮细胞,;③把上皮细胞均匀涂抹在水滴中;④将盖上盖玻片;⑤染色。上述操作中,有一个步骤有明显错误,请你改正
(2)在对光完成后,观察玻片标本的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①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正对通光孔
②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③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④看到物象时,再微调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为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3)如下图所示,1、2为物镜长度;3、4为目镜长度;5、6为观察时物镜与标本切片距离大小。欲获得最大倍数的观察效果,其正确的组合是( )

A.1、3、5 B.2、4、6 C.2、3、5 D.2、4、5
棘螈是一种珍稀动物,目前仅在我市的镇海区发现,其幼体经过90天左右的水中生活。于每年8月上旬左右完成发育。并登陆进行陆栖生活。按动物的分类,镇海棘螈属于()
A.爬行类 | B.哺乳类 |
C.两栖类 | D.鱼类 |
为了研究的方便,人们常要对事物进行分类,分类时必需采用一定的标准。真核生物的细胞和原核生物的细胞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动物与植物之间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共同特征是都用________繁殖后代,主要区别是被子植物种子外有______包被。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毁林开垦,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原因造成森林面积锐减 |
B.火山爆发、地震濒发、瘟疫流行等自然灾害是造成我国生物多样性锐减的重要原因 |
C.人类对动植物资源的滥捕、乱伐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造成大量物种濒临灭绝 |
D.人类活动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生物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