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 +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 识别生物与非生物
- 生物的基本特征
- 显微镜的使用
- 常见的无脊椎动物
- 常见的脊椎动物
- 孢子植物
- 种子植物
- 单细胞生物与多细胞生物
- 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 动物的分类
- 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
- 物种多样性的保护
- 植物的分类
- 细胞
-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如图为食肉目部分动物的分类图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
B.猫与豹的亲缘关系比猫和狗的亲缘关系更近 |
C.猫、豹、狗三种动物中,猫与虎长得最相像 |
D.虎和豹的共同点比虎和猫的共同点多 |
将松树和桃树这两种植物相比较,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松树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 B.松树没有果实,种子裸露着 |
C.松树比较高大 | D.松树的松球果有鳞片 |
如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则下列描述正确的( )


A.E 可表示有茎叶分化 | B.F 可表示都有根 |
C.P 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 D.Q 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
如下图一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王飞同学发现蝗虫在休息时,胸腹部总是不停地收缩和舒张,王飞想:蝗虫的呼吸器官难道集中在胸腹部吗。于是,他进行了下列探究:
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
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
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____。
(2)为什么王飞每组用3只蝗虫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答:____。
(3)王飞实验中所用蝗虫为什么要生理状况相似,试管的规格要相同?答:____。
(4)若发现到____的现象,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
第一步:在草地上抓了6只生理状况相似的蝗虫,随机平分为甲、乙两组。
第二步:取6支相同规格的试管,装满水,分成两组。
第三步:将甲组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乙组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如图二所示)。
第四步:观察现象,记录蝗虫死亡的时间。
请分析以上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王飞的假设是____。
(2)为什么王飞每组用3只蝗虫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答:____。
(3)王飞实验中所用蝗虫为什么要生理状况相似,试管的规格要相同?答:____。
(4)若发现到____的现象,则可以证明王飞的实验假设成立。
第三届生物与生命科学国际会议(ICBLS2018)于2018年5月29-31日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就生物与生命科学为主题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特征的是( )
A.银杏树能不断长高 ![]() | B.细菌能繁殖后代 ![]() | C.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会合拢 ![]() | D.钟乳石能慢慢长大 |
最近,长江江豚“升格”为独立物种,它与白鳍豚、中华斜、扬子鳄均属长江流域的珍稀物种。某同学根据图中动物的特征编制了如下检索表:

甲是_____,①处填写内容是_____。

甲是_____,①处填写内容是_____。
(1)甲、乙两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个视野,则用低倍镜观察的图是________(填甲或乙);如果a表示标本的同一位置,则从甲图得到乙图的操作步骤是________。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上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①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②将玻片向左下方移动使a移至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④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⑤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2)上图是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