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水煤气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气体燃料,一般用焦炭和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制得,含有少量的CO2和水蒸气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①可燃气体只是CO ②可燃气体只是H2 ③可燃气体是CO、H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为_____(填实验假设的序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无水硫酸铜的一种用途_____。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
(查阅资料)
(1)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遇水变成蓝色。
(2)Na2CO3与少量盐酸反应生成NaHCO3和NaCl,与过量盐酸反应时生成NaCl、H2O、CO2。
(实验假设)①可燃气体只是CO ②可燃气体只是H2 ③可燃气体是CO、H2的混合气。
(实验过程)实验小组按以下流程进行实验

实验中,发现黑色氧化铜变红,且无水硫酸铜变蓝色,还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水煤气为_____(填实验假设的序号),根据实验现象写出无水硫酸铜的一种用途_____。
(实验反思)
根据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实验应保证安全,防止中毒,对尾气的处理方法是_____。
(实验拓展)实验后,乙同学认为欲检验所用NaOH是否完全消耗,可向溶液中滴入几滴稀盐酸,若没有气体产生,则溶液中还有NaOH剩余,但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错误的,理由是(结合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
近日,市场上出现了一种 “ 自发热内衣 ” ,小黄同学对市场上热卖的自发热内衣的宣传产生了质疑。他认为,能量不能凭空产生,如果内衣发热,其内能一定是通过其他能的转移或转化而来的。接着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发热内衣的原料是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当它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为此小黄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将三块相同的标有发热字样内衣样品烘干后取出放到室内,并将三个测温探头放入三块样品的相同位置,室内温度保持 20℃ 不变。由于室内空气湿度较大,内衣开始吸湿。经过半小时的数据记录发现,三块内衣样品的升温幅度最高不超过 4℃ ,半小时平均升温值小于 3 ℃ 。请问:
(1)小黄选用三块相同的内衣样品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
(2)样品内衣增加的内能是________ 能转化而来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的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高低,本实验将如何改进?________
(1)小黄选用三块相同的内衣样品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
(2)样品内衣增加的内能是________ 能转化而来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不同的纤维吸湿发热性能的高低,本实验将如何改进?________
百叶箱内温度计的读数和百叶箱外太阳光直接照射下的温度计的读数相比( )
A.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大 | B.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大 |
C.平均值要低,数值变化小 | D.平均值要高,数值变化小 |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比较溶解能力大小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温度℃ | 使用的溶质 | 使用的溶剂 | 观察到的实验结果 |
20 | 碘2g | 酒精10g | 全部溶解 |
20 | 碘2g | 水10g | 部分溶解 |
从上表中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性质有关 |
B.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剂的性质有关 |
C.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
D.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的质量有关 |
某同学用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测算物理课本内页每张纸的厚度。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将从封面开始的10页纸叠紧;②用刻度尺量出这叠纸的厚度记为L;③算出每张纸的厚度为d=L/10;该同学在以上做法中有三个错误,这三个错误分别是:
(1) 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的环保小组设计并进行了河水含沙量的研究。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ρ水、ρ沙、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一x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 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76kg。.此前己经测出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5×103 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与他们一起导出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___________
(2)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___________
(3)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___________
第一阶段是理论分析:分别以ρ水、ρ沙、ρ泥水表示水、泥沙、泥沙水的密度,以x表示每立方米泥沙水中所含泥沙的质量〔称做含沙量),导出了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然后作出了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水随含沙量x变化的图象。
第二阶段是实验验证:在一个量筒里放入一定量干燥的黄土,再倒入一定量的清水,计算出含沙量x,并测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接着再多次加入清水配制成不同密度的泥沙水,进行同样的计算和测量,由此得出ρ泥水与x的多组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表示泥沙水的密度与含沙量关系的ρ泥水一x图象。他们惊喜地发现,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是一致的。
第三阶段是实际测量:在一次山洪冲刷地面时,他们采集了40 L的水样,称出其总质量为40.576kg。.此前己经测出干燥的泥沙的密度ρ沙=2.5×103 kg/m3,于是求出了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
(1)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一阶段的工作,与他们一起导出ρ泥水与ρ水、ρ沙、x的关系式。___________
(2)然后根据关系式作出泥沙水的密度ρ泥水随含沙量x变化图象的草图。___________
(3)请你参与环保小组第三阶段的计算工作,求出洪水中的平均含沙量。___________
一个鸡蛋的质量、一本《科学》课本的体积、一块橡皮从桌上落到地面的时间分别是( )
A.60g 400cm3 0.5s | B.10g 1m3 5s |
C.60g 40cm3 0.5s | D.10g 4L 0.5s |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军所在的探究实验小组的同学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和________,结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帮助小军实验小组验证猜想三:
①器材:0.5kg的铁球A、1kg 的铁球B 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____________(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作的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自由落体运动,因为_______________。
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材料 | 下落高度/m | 下落时间/s |
1 | 铁球 | 20 | 1.96 |
2 | 铁球 | 30 | 2.47 |
3 | 铅球 | 20 | 1.96 |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和________,结是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帮助小军实验小组验证猜想三:
①器材:0.5kg的铁球A、1kg 的铁球B 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敏同学也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她让两片完全相同的纸(一张平展,另一张对折)同时从三楼由静止开始下落,她发现两片纸____________(填“同时”或“不同时”)着地,此下落过程中两片纸作的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自由落体运动,因为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