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观察技能
- 实验技能
- 收集、处理和发布信息的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某同学在用排水法测量某个物体的体积,在物体放入量筒前后分别读取量筒对应的示数,从而确定物体的体积,以下四种操作方法中会导致测量结果比物体真实体积偏大的是 ( )
①放入前仰视、放入后平视
②放入前俯视、放入后平视
③放入前平视、放入后仰视
④放入前平视、放入后俯视
①放入前仰视、放入后平视

②放入前俯视、放入后平视

③放入前平视、放入后仰视

④放入前平视、放入后俯视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项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 B.8.428cm | C.8.43cm | D.8.4275cm |
要测量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最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的测量硬币的厚度 |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
C.用刻度尺测量十枚硬币叠加起来的总的厚度,再除以10,求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
D.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十枚一角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
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如图所示。他的观察方法不正确之处有______(写两点)。然后小明又把温度计放入电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取出读得温度是-11.5℃,你认为冰箱内冷冻室的温度是-11.5℃吗?_____。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小桐和小朵想自己探究小孔成像现象。如图所示,她们给两个空罐的底部中央分别打上一个圆孔和一个方孔,再用两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分别将小孔对着烛焰和灯丝,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通过小孔所成的像。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5)该同学发现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6)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2)分析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_____
(3)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烛焰和灯丝在塑料膜上成的都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说明小孔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_____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所成的实像。
(5)该同学发现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屏离小孔越远,像就越大。他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并将实验结果填在了表格中,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发光体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成______.(填“正比”或“反比”)。
像到小孔的距离s/cm | 2.0 | 4.0 | 6.0 | 8.0 | 10.0 |
像的高度h/cm | 1.0 | 2.0 | 3.0 | 4.0 | 5.0 |
(6)如果用不透光的黑纸把圆形小孔蒙起一半,留一个半圆形小孔透光,控制其他条件不变,蒙起后与蒙起前比较像发生的变化有______.
某体温计的示数为40℃,现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体温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体温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