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小云同学想比较阻燃型保温材料和普通保温材料的保温性能。他用厚度相同的两种材料的板材制成大小相同的两只盒子,盒盖上开有插温度计的小孔。首先在阻燃型材料的盒内放一烧杯,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热水,盖上盖子,测得温度,并记录温度计示数下降10℃所用的时间t1。然后将烧杯移至普通保温材料的盒内,盖上盖子,记录水温第二次下降10℃所用的时间t2。上述实验再重复做两次。
(1)下面是小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A处填写的科学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云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小云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面是小云设计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A处填写的科学量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云实验方案中存在明显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对小云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简要写出修改后实验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_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之后,实验考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增殖的影响结果:培养液使细菌增殖停止。最适合作为这个实验猜想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间可能是互利关系 |
B.可能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
C.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
D.可能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A、B、C、C四个培养皿内分别入上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各入50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其放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1)上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
(3)在适宜条件下,A和C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若从种子本身考虑,可能的原因是
.
组别 | A | B | C | D |
场所 | 阳光下 | 阳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棉花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干燥 |
发芽率 | 95% | 0 | 97% | 0 |
(1)上表的实验设计中共包含了 组对照实验.
(2)在培养皿中放入一定数量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 .
(3)在适宜条件下,A和C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若从种子本身考虑,可能的原因是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碱性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图中序号表示各实验步骤次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是因为________。
(2)B的实验步骤②和③能否对调?_______。
(3)预计加碘液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的溶液_______,B试管的溶液变蓝。
(4)实验发现A试管的结果与预计相符,B试管的溶液却没有变蓝色。他们猜想: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初中可以理解为水与淀粉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他们重做的实验只是将步骤⑤中用的碘液替换成了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水解产物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结果A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_____(选填:“能”或“不能”)水解淀粉。那么,对于B试管的现象,请提出你的猜想_______。

(1)实验时将试管置于37℃水浴中保温是因为________。
(2)B的实验步骤②和③能否对调?_______。
(3)预计加碘液后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A试管的溶液_______,B试管的溶液变蓝。
(4)实验发现A试管的结果与预计相符,B试管的溶液却没有变蓝色。他们猜想:不变蓝的原因可能是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可以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水解反应初中可以理解为水与淀粉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新物质)。而他们重做的实验只是将步骤⑤中用的碘液替换成了斐林试剂(在加热条件下遇淀粉的水解产物会产生砖红色沉淀),结果A试管中产生砖红色沉淀,B试管中没有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唾液淀粉酶在碱性条件下_____(选填:“能”或“不能”)水解淀粉。那么,对于B试管的现象,请提出你的猜想_______。
在I、II、Ш三个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成份的培养基,分别接种等量的大肠杆菌,置于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各培养皿中的菌落数(见下表)。


实验结果能说明维生素会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实验结果能说明维生素会促进大肠杆菌生长的是( )
A.培养皿I和III | B.培养皿II | C.培养皿I和II | D.培养皿II和III |
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为什么在白天要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小明同学模拟沙漠的环境做了一个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回答: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2)无论是干细沙还是湿泥土,深度越大,温度越 (高、低);
(3)现在你知道蝎子为什么在白天要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的原因了吧,原因是 。

根据所测得的数据,回答: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 ;
(2)无论是干细沙还是湿泥土,深度越大,温度越 (高、低);
(3)现在你知道蝎子为什么在白天要把自己的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的原因了吧,原因是 。
小珂同学在观察小球摆动时动能和势能转化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发现小球每摆一个来回的时间似乎都相等。于是小珂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称周期T)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请写出你的猜想

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珂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珂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珂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③:可能跟小球摆动的幅度有关。
为验证自己的猜想,小珂用秒表测出了不同条件下,小球来回摆动多次所用的时间,算出平均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请回答:
(1)小珂采用测量小球来回摆动多次的时间取平均值的方法,而不是测量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来确定周期T,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③是否正确,小珂同学已准备了:秒表、刻度尺,还缺少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学校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对于同一个铅球怎样才能掷得更远。
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实验序号中,1、3两组数据不能比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小莉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大小有关;
小强认为:铅球掷出的距离,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射出仰角θ(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除此之外,你认为:______
李红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于是,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下图所示),它能使小球以不同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与水平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他们通过 5 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

实验序号 | 射出速度v/(m·s-1) | 射出仰角/θ | 射出(水平)距离s/m |
1 | 5 | 30° | 2.9 |
2 | 10 | 30° | 9.5 |
3 | 10 | 45° | 10.8 |
4 | 1O | 60° | 9.1 |
5 | 15 | 30° | 20.7 |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l)为了验证小强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2、3、4三组实验数据,射出仰角θ为_______时,物体抛出的距离最远。
(2)为了验证小莉的猜想,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__________一定时,物体抛出__________越大,抛出的距离越远。
(3)实验序号中,1、3两组数据不能比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废旧电池对水质的影响及防治”,开展了以下研究活动.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试验.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三)实验反思: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
(一)查阅资料
资料1:废旧电池丢弃到自然界腐烂后,因含汞、铅、铜等有害物质造成水质污染.
资料2:满江红为常见的水生蕨类植物,在美化水体景观、净化水质、保持河道生态平衡方面有显著功效.
(二)设计实验方案及数据统计(见下表)
项目 | A | B | C | D | E |
加无污染河水的量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1000毫升 |
加7号废电池的数量 | 不加 | 2节 | 1节 | 2节 | 2节 |
加满江红的数量 | 不加 | 不加 | 不加 | 15克 | 30克 |
放同样大小的小鱼的数目(条) | 5 | 5 | 5 | 5 | 5 |
平均小鱼存活的时间(天) | 15 | 3 | 5 | 8 | 10 |
结合上述有关内容,请完善下列探究活动:
(1)表中B和E这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为探究废电池是否会污染水质,则应选择 进行对照试验.
(3)请在坐标图中画一个说明不同浓度的废电池浸出液对小鱼存活影响的曲线图.

(三)实验反思:
(四)交流讨论:废旧电池不能随意乱丢,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以便集中无害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