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黄土高原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如果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差别不大,则图中的四条河流年输沙量最大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在黄土高原缓坡地修梯田发展林果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于治理水土流失B.必须进行打坝淤地
C.可发展旅游观光业D.适宜种植苹果树
【小题3】为了促进当地煤炭的加工转换,该地区近年来采取的措施是(   )
A.修建高速铁路B.修建运煤铁路专线
C.矿区土地复垦D.建坑口火电站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坝窖联蓄工程是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的水利工程。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坝窖联蓄工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最适合推广该工程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成都平原C.吐鲁番盆地D.松嫩平原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
①固定表土 ② 减少径流 ③ 沉积泥沙 ④ 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小题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
是 ( )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黄河流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河套平原农业以营造薪炭林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兰州以上河段进行水能梯级开发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小题2】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区有大量泥沙汇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疏松  ②过度开垦  ③开挖煤矿  ④植被破坏  ⑤夏季多暴雨  ⑥地面破碎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①⑤⑥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6年8月,山西省吕梁山区遭遇短时强降雨,一处海拔1300m、坡度40°的南向坡地发生严重水土流失,中石化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49#号桩出现42米外露。为防止管道外防腐层长期暴露以致降低使用寿命,需要及时对管道进行覆盖。下图为该次水土流失和管道覆盖工程示意图。图中所用生态袋是由优质塑料原料制成的网格状袋子,具有透水透气不透土的特性。在工程建设中,就地取土或其他填充物将生态袋填装满后,码砌到高陡山坡地表,用以防治水土流失。从施工后至2017年7月,近一年的监测,生态袋覆盖区达到“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专家提出,随着时间推移,袋子会出现破损,影响保护效果,因此工程后续要选种常年耐旱特性草类,以保证效果。


(1)说出短时强降雨后吕梁山区河流的水文变化。
(2)指出监测人员得出“工程和生态效果良好”的依据。
(3)分析后续工程所选草种需具备“常年耐旱”特性的原因。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 年后挂果,9~10 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以南与秦岭以北,呈东西狭长分布, 号称“八百里秦川”。改革开放后作为通向西北的桥头堡以及通向西南的北大门,该区域农业和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水平逐步提高。

(1)说出图中低山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并分析该措施的原理。
(2)阐述图示区域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3)分析图示区域制约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技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为该模式简图,据此完成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
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某地生态脆弱,多年来人们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戴林帽,山坡披草褂,山腰系田带,山下覆地膜,沟底筑水池”的治理开发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开发模式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水土流失B.提高土壤肥力
C.扩大土地面积D.减少水分蒸发
【小题2】春播地膜覆盖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风蚀B.提高地温
C.增强太阳辐射D.防止水土流失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棘属多年生落叶性灌木,耐旱。春、秋季新植幼株,3~4 年后挂果,9~10 月采摘。果实有很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但易变质。早期工艺是沙棘果带枝采摘,连枝加工。皇甫川流域(位于黄土高原与鄂尔多斯高原的交接地带)多沟壑,是我国沙棘主要种植区域之一。近年来,该地引进了品质优、产量大的俄罗斯大果沙棘替换本地品种。下为皇甫川流域位置示意图和坡面沙棘林带景观图。


(1)坡面沙棘林通常沿等高线延伸方向逐排种植,试分析其原因。
(2)该地秋季新植沙棘幼株成活率比春季高,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3) 20 世纪 90 年代,该地沙棘种植规模快速扩张,但经济效益不高,推测其原因。
(4)你是否赞同该地引种俄罗斯大果沙棘,扩大产业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