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从甲至乙再到丙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白于山区,经毛乌素沙漠及黄土沟壑区注入黄河。蒸散为生态系统中土壤蒸发、(植被)冠层蒸腾与冠层截留水蒸发之和。图甲是无定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无定河流域降雨、蒸散及其各分量月均值变化图。


(1)无定河流域在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据此说明无定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和地貌特征。
(2)推测无定河流域年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02年8月的蒸散和蒸腾低于邻近两个月,分析其原因。
(4)有人建议,利用工程措施恢复无定河流域植被,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小题1】降雨侵蚀力急剧增大,而森林的水土保持作用仍较小的年降水量范围是
A.300mm—450mm | B.300mm—530mm | C.450mm—530mm | D.≥450mm |
A.降雨侵蚀力随着森林的覆盖率提高而变强 |
B.年降雨量超过 450mm 后,森林对水土保持作用明显增加 |
C.森林的覆盖率决定降雨侵蚀力的大小 |
D.当年降雨量超过 300mm 后树木才迅速生长 |
下图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某大型水库位置示意图,该水库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设过程中当地大量村镇人口迁移离开。该区域山清水秀,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景区。

(1)黄土峁(呈孤立的黄土丘)、黄土墚(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和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分别写出图中甲、乙、丙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并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这三种基本地貌形态的形成过程。
(2)黄土高原地区的许多水库往往因为泥沙沉积导致库容不断减少,但图中水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建成至今,库容并没有明显减少。试推断其原因。
(3)图中季节性河流夏季暴雨过后河水浑浊且流量大,冬季断流。请为该河的整治提出合理建议。

(1)该区域古长城受损毁的主要自然原因有________。
(2)简述该区域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_________。
(3)该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解决的措施主要有_____。

【小题1】【小题2】A地区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成因中的外力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表现为( )
A.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B.流水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
C.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 D.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
①干旱少雨 ②夏季北方多暴雨 ③土层质地疏松 ④毁林开荒 ⑤农民修筑水平梯田 ⑥农民在沟壑打坝淤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④⑤⑥ |

【小题1】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 | B.② ![]() | C.③ ![]() | D.④ |
A.风化 | B.侵蚀 | C.搬运 | D.沉积 |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左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虚线为年降水量线,下右图为黄土沉积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简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图17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图,图18示意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黄土高原范围图 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
(3)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