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农业大省,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 生产基地。目前河南已从“中国粮仓”变成了“国人厨房”。但河南旱涝频繁,农业受损严重,且水土流失严重。
(2)说明河南省受旱涝灾害影响严重的原因。
(3)河南省水土流失严重,试说明其对策。

【小题1】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 | B.②打坝建库 | C.③平整土地 | D.④修筑梯田 |
A.地表径流 | B.地下径流 | C.下渗 | D.蒸发 |
从沟壑源头起至沟尾,每隔一定距离种植一道树网,每道树网至少有1栏树网。该树网的种植方法是:在沟壑底部直立种植2棵以上树种,在沟壑两壁各横向种植1棵以上树种,如图甲;或在沟壑底部离直立树种一定距离对应种植2棵以上树种,此树种与地面成一定角度,并与直立树种相交,如图乙。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人造景观,发展乡村旅游 | B.植树造林,获取木材效益 |
C.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 | D.恢复沟壑植被,拦截泥沙 |
A.东南丘陵 | B.青藏高原 |
C.撒哈拉地区 | D.东西伯利亚山地 |
近年来,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的坡地“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措施,使土地利用发生了变化。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A.经济作物比重降低 | B.趋向机械化 |
C.更趋市场性 | D.趋于自给自足 |
A.河川淤泥未变 | B.物种数量增大 |
C.蒸发量减小 | D.洪水流量增大 |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表。
侵蚀强 度等级 | 1999年 | 2005年 | 2010年 | |||
面积/km2 | 比例/% | 面积/km2 | 比例/% | 面积km2 | 比例% | |
低度侵蚀 | 187.81 | 8.58 | 153.70 | 7.02 | 95.82 | 4.38 |
轻度侵蚀 | 1 202.09 | 54.89 | 793.70 | 36.24 | 723.75 | 33.05 |
中度侵蚀 | 601.11 | 27.45 | 621.62 | 28.39 | 685.90 | 31.31 |
强度侵蚀 | 169.77 | 7.75 | 348.89 | 15.93 | 377.33 | 17.23 |
极强度侵蚀 | 27.98 | 1.28 | 230.73 | 10.54 | 264.01 | 12.06 |
剧烈侵蚀 | 1.12 | 0.05 | 41.25 | 1.88 | 43.07 | 1.97 |
读表,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极强度侵蚀 | B.强度侵蚀 |
C.中度侵蚀 | D.轻度侵蚀 |
A.过度放牧 | B.矿产开采 |
C.居民点建设 | D.修筑公路 |
①调整农业结构 ②采用滴灌技术 ③发展“处方”农业 ④修建梯田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如下图所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其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小题1】下列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在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
C.坡度在35°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小题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 |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 |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
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雨水不能就地消纳而顺势下流、冲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时流失的现象。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小题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域的地形图和( )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量分布图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点分布图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小题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A.土质疏松 | B.土壤贫瘠 | C.过度垦殖 | D.乱砍滥伐 |
A.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 B.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
C.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 D.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