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石灰岩山体较为坚固)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小题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D.防止台风侵袭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小题2】造成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自然灾害的强度不同  ②自然灾害孕育在不同的地球圈层中 
③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M河流城(图a)无霜期170一180天,年均降水量540mm,主要集中在汛期,水土流失面积较广。某河流研究小组以数据模拟的方法分析2006一2010年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情景1一情景5)变化情况下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图b)。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M河流域地处
A.燕山山脉B.太行山区C.华北平原D.山东丘陵
【小题2】若情景5为现状,则情景1为
A.适当开垦耕地B.退耕还林还草
C.退草还林D.增加城市用地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材料一中C方框区域放大图

(1)材料一所示区域年降水量地区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A地年降水量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之间。
(2)材料一虚线圆内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其东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西部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近年来,材料一B处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枸杞,简述其发展该特色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4)材料二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
(5)材料二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块耕地中,最应该退耕还林的是
A.甲B.乙C.丙D.丁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 “黄土高原上某地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为解决当地生态问题,在①、②、③、④四处所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①种草护坡B.②打坝建库C.③平整土地D.④修筑梯田
【小题2】“平整土地”可以减少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下渗D.蒸发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千米,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离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揖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景观。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形成这片红色景观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多且集中B.植被破坏严重C.全球气候变暖D.矿产资源的开发
【小题2】关于红色景观描述正确的是()
A.红壤被流水侵蚀,留下红色砂岩B.红色的砂岩被风力侵蚀,留下红色印记
C.红色景观地区,雨天河流含沙量大D.红色景观地区,植被恢复要快于荒漠化地区
【小题3】红漠化地区是水土流失造成的,其危害远大于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主要是因为()
A.红漠化地区土壤形成速度慢B.红壤土壤贫瘠,不易产生肥力
C.多暴雨,新生土壤不易存留D.喀斯特地貌,流水溶蚀强烈
【小题4】与形成红漠化景观的外力作用相同的是()
A.B.
C.D.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节选自刘成章《安塞腰鼓》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安塞腰鼓登上了国庆舞台,安塞地区位于()
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黄土高原D.塔里木盆地
【小题2】安塞腰鼓这一文化活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地哪一自然环境特征()
A.干旱少雨的气候B.沟壑纵横的地形C.沃野千里的黑土D.一望无际的草原
【小题3】人们创造安塞腰鼓的目的可能是()
A.庆祝丰收B.传递烽火C.讨亲嫁女D.鼓舞士气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可以划分为陕南、关中和陕北三大地理单元,全省财政收入约96%由关中和陕北两大地理单元提供。“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也逐渐扩大。下图为陕西省经济发展部分影响因素分布图,下表为陕西省北部M县2018年经济结构简表。



(1)关中平原历史上一直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原因。
(2)指出M县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3)陕西省制定省内经济均衡化发展战略,分析其可能采取的措施。
当前题号:9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