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一次地理实验活动。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M侧种上苔藓和杂草,N侧裸露。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脸盆,再把带小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下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读下图并回答下列小题 。
【小题1】关于该实验,正确的是
A.M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有很多沙土 |
B.N侧的脸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没有沙土 |
C.该实验主要模拟水循环的大气降水环节 |
D.该实验主要验证植被具有水土保持的作用 |
A.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防治 |
B.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的治理 |
C.黄淮海平原的低洼地的治理 |
D.黄淮海平原的盐碱地的治理 |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A地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其主导产业是工业________。
(2)A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

(1)A地区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其主导产业是工业________。
(2)A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带来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
(3)A地区环境问题治理的方针是_____________。
下页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区显著的地表特征是(1分) ,形成是(1分) 。
(2)图中A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但其通航能力差,试分析其原因。(3分)
(3)该区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分)
(4)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 ,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1)图示区域主要地形区显著的地表特征是(1分) ,形成是(1分) 。
(2)图中A河是我国重要河流,但其通航能力差,试分析其原因。(3分)
(3)该区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有 ,如何将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2分)
(4)该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1分) ,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3分)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地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田 。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时带的环境问题是 。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与 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

(1)左图中A、B两地,黄土颗粒较细的是 地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水平梯田 。
(3)本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是 ,在开发本地矿产资时带的环境问题是 。
(4)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是 。
(5)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过程中,应贯彻工程措施与 紧密结合的原则,如果只重视工程措施,这样做的后果是 。
“多沙少水”。2002年7月,黄河小浪底水库进行首次调沙调水实验,并获成功。回答29~30题。
【小题1】【小题2】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小题3】【小题4】【小题5】下列方法和措施中,有利于解决黄河下游“缺水多沙”问题的是
【小题1】【小题2】调水调沙实验是通过“人造洪峰”将泥沙“带入”大海,其利用的外力作用主要
A.流水侵蚀作用 | B.流水搬运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 | D.流水沉积作用 |
A.加快黄河源区退耕还林还草的速度 |
B.改变上游水库的运作方式,变发电为主为向下游调水为主 |
C.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
D.在黄土高原干旱区推广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和储集工程 |
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B图区域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
(2)A图区域的地貌特征为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B图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1)B图区域内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________。
(2)A图区域的地貌特征为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
(3)B图区域内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
(4)为了确保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地各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程。
(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A、表B),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是()
【小题2】关于该调整方案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该地最有可能是()
A.云贵高原 | B.浙闽丘陵 |
C.塔里木盆地 | D.黄土高原 |
A.三种方案的草地比重大,说明该地降水少,属于灌溉农业 |
B.A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
C.B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
D.C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产业链延伸 |
下图为“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图”及“ 我国东部某河流下游横截面略图”,读图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小题2】结合图示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 图中乙地水土流失最严重②图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③ 图中丁、丙两地复种指数不同 ④图中甲处植被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条件差 |
B.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条件差 |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条件差,③地表侵蚀 |
D.①植被条件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

① 图中乙地水土流失最严重②图中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作用
③ 图中丁、丙两地复种指数不同 ④图中甲处植被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小题2】该水利工程的地理影响在于
【小题3】最适合该水利工程分布的区域是

【小题1】图示水利工程的作用是
A.水利枢纽 | B.水电站 |
C.进行全流域治理 | D.进行小流域治理 |
A.解决降水时间分配不平衡所造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
B.不会对气候产生任何影响 |
C.对植被状况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
D.加剧水土流失 |
A.珠江三角洲 | B.青藏高原 | C.黄土高原 | D.柴达木盆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