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区面积缩小、林木蓄积量下降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为扩大耕地面积而毁林开荒 | B.过量砍伐,砍伐量超过生长量 |
C.森林火灾 | D.气候寒冷,树木生长慢 |
依据国家发展新棋局,我国将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小题2】为推动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两区域在生态安全方面可以开展的合作是
【小题3】在长江三角洲产业分工协作方面,上海应重点发展

【小题1】与长三角地区相比,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是( )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矿产、水力等资源丰富 ③土地和用工成本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A.航道建设 | B.西电东送 | C.劳务输出 | D.水土保持 |
A.国际金融、文化创意、对外贸易 | B.机械制造、服装制造、石油化工 |
C.原料重化工业、现代农业、旅游业 | D.高端装备制造、钢铁工业、现代物流业 |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小题3】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 B.②③⑤ | C.①③④ | D.②④⑤ |
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新疆南部某河流域1985年土壤普查图与1998、2008年的土地盐渍化分布影像进行叠加和统计,获得“1985-2008年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要获取该河流域任一年份的盐渍化影像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小题2】造成该流域土地盐渍化耕地面积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小题1】要获取该河流域任一年份的盐渍化影像图,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 B.RS | C.GIS | D.GIS与数字地球 |
A.开垦流域荒地扩大灌区面积 | B.退耕还草还牧恢复自然植被 |
C.发展喷灌滴灌做到有灌有排 | D.大水漫灌淋盐降低土壤盐度 |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是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下表为上海松江某两个家庭农场的基本资料。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农场 | 经营方式 | 面积 | 年收入(2012年) |
A | 种养结合 | 200亩 | 20万(种田13万+养猪7万) |
B | 机农结合 | 200亩 | 20万(农机服务4万+种田16万) |
【小题1】发展家庭农场的最大优势在于
A.增加农产品的种类,满足市场供应 |
B.扩大生产规模,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
C.满足城市郊区“农家乐”旅游的需要 |
D.提高机械化水平和农业科技的推广 |
A.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
B.滴灌、渗灌等更先进的灌溉方式 |
C.生产过程的全自动化和化学化 |
D.育种、栽培、管理、销售一体化 |
老种子也称地方品种、土种,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择形成的品种。这种品种吃起来口感好,但卖相差、产量低,逐步被商业化的种子所替代。近年来,许多民间人士开始推动老种子的保护和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寻找和留存老种子的队伍。下图示意从种子需求的角度在我国出现的三大类型农业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老种子逐步被商业化的种子替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农产品品质差 | B.环境适应能力弱 |
C.种植结构及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 | D.特色农产品发展的需要 |
A.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的东北地区 | B.科技含量高品种优良的沿海经济发达区 |
C.传统小农经济的西南山区 | D.市场需求多样化的大城市周边 |
胡焕庸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其附近也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过渡带。读胡焕庸线位置图及我国东部沿海与西部地区人口密度变化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 该线西南段生态环境过渡带比较狭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 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4) 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1) 该线的东北段大致与中国哪些自然地理分界线基本吻合?
(2) 该线西南段生态环境过渡带比较狭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 高黎贡山素有“世界物种基因库”、“生命的避难所”等美称,简述其原因
(4) 分析2000年与1990年东西部人口密度变化的原因。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下图为亚洲、欧洲出现的人类大陆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A、B两个人类大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整个大陆开发最早,商业贸易频繁 | B.自然条件优越,工业发展较早 |
C.文化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 D.终年温和湿润,灌溉水源充足 |
A.水源 | B.地形 |
C.人类活动 | D.土壤 |
A.基督教 | B.伊斯兰教 |
C.佛教 | D.印度教 |
2009年11月中旬,我国北方遭遇了历史罕见的雨雪灾害,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湖北、陕西、新疆、宁夏等8省(区)近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3S技术在抗灾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本次雨雪灾害,国家气象局进行了准确的预报,天气预报时的卫星云图主要是通过什么技术获得的 ( )
A.RS | B.GIS | C.GPS | D.PTS |
A.全球定位系统 | B.遥感 |
C.地理信息系统 | D.数字地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