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面图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图,右图是沿左图中46°纬线上M、N两点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小题2】图乙中a、b、c三地的土壤盐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小题1】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盐渍化程度和蒸发状况有关, 所以气温越高,盐渍化越严重 |
B.该地盐渍化程度在春季较高 |
C.可以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治理盐渍化 |
D.整体来看,该地盐渍化程度南高北低 |
A.c>b>a | B.b>c>a | C.c>a>b | D.a=b>c |
下图是露天采矿留下的矿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对这种采矿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小题2】治理矿坑最好的措施是( )

【小题1】对这种采矿方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污染环境,导致当地气候恶化 | B.浪费土地资源,采矿成本高,开采困难 |
C.造成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 D.有利于地下水循环 |
A.坑坡上植树种草 | B.坑内放水进行水产养殖 |
C.禁止人畜进入,让植被自然恢复 | D.废渣、废土填埋后复垦还绿 |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小题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小题3】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 )

【小题1】引起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
A.毁林开荒,过度垦殖 | B.开挖煤矿,毁坏森林 |
C.黄土疏松,多暴雨 | D.经济落后,伐林为薪 |
A.植树种草 | B.陡坡地建梯田 |
C.全部发展耕作业 | D.全部发展畜牧业 |
A.植被破坏 | B.人口过度增长 |
C.贫困 | D.环境恶化 |
坝客联蓄工程是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客加以存储的水利工程。下图示意某科研团队设计的坝客联蓄工程,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小题2】最适合推广该工程的地区是

【小题1】该工程的效益有
①增加地表径流②缓解水土流失③提高水质④减少地表水下渗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黄土高原 | B.河套平原 | C.吐鲁番盆地 | D.松嫩平原 |
下图中阴影部分所示地区以干旱严重而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扶贫开发重点区。读图回下列各题。

【小题1】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2】“旱腰带”地区农业开发导致的恶性循环是

【小题1】与渭河平原相比,“旱腰带”地区干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低山丘陵地形,地表水难存留 | B.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 |
C.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 D.人口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 |
A.水土流失加剧→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 |
B.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植被破坏 |
C.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荒漠化加剧→垦荒 |
D.垦荒→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产量降低→扩大垦荒面积→水土流失加剧 |
地理兴趣小组对某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下列各题。
【小题1】在调查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小题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
据此下列各题。
【小题1】在调查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
A.气温分布图 | B.降水量分布图 | C.工业分布图 | D.旅游景点分布图 |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 |
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 |
C.在流域源头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
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 |
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 )
①打坝淤地 ②加固堤坝 ③平整土地 ④疏浚河道 ⑤修水平梯田
①打坝淤地 ②加固堤坝 ③平整土地 ④疏浚河道 ⑤修水平梯田
A.①④⑤ | B.③④⑤ | C.①③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小题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 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
下图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水土流失分布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两区域中( )
【小题2】造成①②两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共同原因是(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①②两区域中( )
A.①区域陆地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②区域为热带雨林带 |
B.①区域土壤肥沃,②区域土壤贫瘠 |
C.①区域季风水田农业发达,②区域商品谷物农业发达 |
D.①区域丘陵面积比重大,②区域平原面积比重大 |
A.天然林草覆盖率低 |
B.开发历史悠久 |
C.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弱 |
D.人类活动强度过大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小题2】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小题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
A.四月、七月 | B.四月 | C.七月 | D.十一月 |
A.缺乏分解者 | B.缺少枯枝落叶 |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 | 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