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材料一 下面为某流域开发利用示意图和甲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下图示意甲地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

材料三 丙地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两个研究性课题,即“农村地区秸秆利用调查研究”和“本地区草原生态问题演变过程研究”。通过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得出如下信息:该地秸秆利用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和环境演变过程示意图(图2)。


(1)分析材料一中河流下游区域发展农业生产应注意的问题。(5分)
(2)10年来,甲地人们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进行了哪些调整?这些调整对河流水文特征有何影响?乙地若修建水电站,需要收集哪些资料?(6分)
(3)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对下游产生的影响是什么?简述上游地区的水土保持措施。(9分)
(4)假如你是课题组成员,请据材料三信息回答:(8分)
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
②运用整体性原理,描述该地草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
读我国东部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

(1)说出该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2)分别指出影响图中①②两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分析这些外力作用在何季节强度最大。
(3)简述甲山地的形成过程。
(4)由于人口增长,图中乙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或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任选其一回答)。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 | B.减少河水含沙量 |
C.增加降水量 | D.加大河流径流量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A.锋面雨 | B.对流雨 | C.地形雨 | D.台风雨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图Ⅱ)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Ⅲ)。

材料二 图Ⅰ是箭头所指某市中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小区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已知tan30°≈0.577)
材料三 杏花村(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5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
(1)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2)A市的气候类型是 ,请简述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
(3)分析杏花村发展酿酒业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4)山西省所在地形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为 ,阐述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材料一 山西汾河流域图(图Ⅱ)和A市的气候资料(图Ⅲ)。

材料二 图Ⅰ是箭头所指某市中一所集欧美建筑精华的住宅小区,小区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豪华典雅,当地居民争相购买,然而一年后底层住户以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已知tan30°≈0.577)
材料三 杏花村(B村)地形平坦,相传于公元5世纪就开始酿酒,距今已有1 400多年的历史。杏花村酿酒用晋中、吕梁地区的无污染优质高粱、大麦、豌豆做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优质水源,给杏花村酒以无穷的活力。
(1)该小区底层住户因采光条件差将开发商告上法庭。请你用所学知识为住户们拿出有力的证据。
(2)A市的气候类型是 ,请简述A市气候大陆性强的原因。
(3)分析杏花村发展酿酒业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4)山西省所在地形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为 ,阐述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榆林市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 榆林市伊当湾村过去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几年开始大量种植蔬菜,2015年该村种植的200公顷胡萝卜70%出口迪拜等多国,让不少农户变成了小康户。
材料三 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截至2015年12月,监测表明其面积已缩小25.5平方千米,同时污染也在加重。陕蒙交界两岸互指对方破坏,湖泊跨区域保护困难重重。
(1)说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形成的地质过程。
(2)伊当湾村由玉米种植改为蔬菜种植,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析引起红碱淖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并指出红碱淖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4)一年中,当榆林和神木同时日出时,该日榆林的日落比神木 (早或晚),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下图为陕西省榆林市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 榆林市伊当湾村过去一直以种植玉米为主,近几年开始大量种植蔬菜,2015年该村种植的200公顷胡萝卜70%出口迪拜等多国,让不少农户变成了小康户。
材料三 红碱淖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截至2015年12月,监测表明其面积已缩小25.5平方千米,同时污染也在加重。陕蒙交界两岸互指对方破坏,湖泊跨区域保护困难重重。
(1)说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形成的地质过程。
(2)伊当湾村由玉米种植改为蔬菜种植,说明其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哪些变化?
(3)分析引起红碱淖面积变化的人为原因,并指出红碱淖水资源保护的措施。
(4)一年中,当榆林和神木同时日出时,该日榆林的日落比神木 (早或晚),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