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目前,甲、乙、丙所在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是( )
A.森林减少、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
B.土地荒漠化、湿地破坏、森林减少
C.森林减少、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
D.湿地破坏、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
【小题2】丙所在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开辟水源,合理灌溉
B.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C.合理采伐,及时抚育
D.退耕还湿,建保护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9-01-19 09:3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m×2m×1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 )
①防风固沙 ②净化水质 ③涵养水源 ④塑造地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类题2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各题。
年份
项目
1961
2005
耕地面积(km
2
)
400
521
森林面积(%)
36.79
20.46
气温年较差(℃)
24.1
27.6
年降水量(mm)
1 369
1 087
雨季地表径流(10
9
m
3
)
7.1
8.2
水土流失面积(km
2
)
61
108
粮食总产量(万吨)
9.6
11.9
人口(万人)
41.5
60.1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B.人均森林面积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D.人均粮食产量
【小题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小题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同类题3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的各类用地比重(%),根据表格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20年间,有关该地区的可能变化是
A.生态退耕导致耕地比重下降
B.毁林开荒严重导致林地草地比重下降
C.工业发展促进城镇化
D.围湖造田导致水域比重下降
【小题2】这种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
A.水土流失减轻
B.荒漠化加剧
C.蒸发加强,降水增多
D.雨季城镇内涝时有发生
同类题4
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
A.挡风
B.阻沙
C.防水
D.美化
【小题2】地坑院分布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可能是 ( )
A.土地盐碱化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漠化
D.黑土退化
同类题5
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以淤地坝为龙头的“亮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全面开展。结合下图完成各题。
【小题1】淤地坝具有拦泥、蓄水、缓洪、淤地、增产、增收等综合功能,可谓一举多得。图中淤地坝应建在(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小题2】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平整土地”可以减小( )
A.地下径流
B.地表径流
C.下渗量
D.蒸发量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