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结合左图,在右图①~④地区中,土地利用相对合理的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湖泊调蓄功能增强
③B河段下游河床抬高
④A河段涝灾增加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小题1】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1)图中所表示的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特点是: 。
(2)图中所示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① ;② ;③ 。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是:
① ;② ;③ 。

【小题1】该区域最不可能是()
A.地表崎岖,峰林广布 |
B.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
C.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
D.多溶洞、天坑等,旅游资源丰富 |
A.上升:植树造林;下降:砍伐森林 |
B.上升:环境改善;下降:生态破坏 |
C.上升:人口增长;下降:计划生育 |
D.上升:科技进步;下降:资源减少 |
湖泊像镶嵌在锦绣河山之中的明珠,晶莹夺目。读下列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3年3月24日太湖吴江水位站的水位由2.48米增至3.12米,而同时百渎水位站的水位由3.06米减至2.64米,两站同期相差0.55米。
材料二:湖岸线是湖泊水与岸边的边界线。青藏高原一些内陆湖的古湖岸线一般可达一二十级(例:芒错湖岸线有20级)。
材料三:解池位于山西省中条山西北侧的运城盆地,是一个东北—西南向的长条形的湖泊,面积27.3平方公里,是我国东部地区的盐湖。湖水盐的比重比普通海水的比重高出六倍,任何水生生物都无法在其中生存。
(1)根据材料一,判断2013年3月24日太湖百渎和吴江水位站水位增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二,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一些内陆湖的古湖岸线多级的自然原因。
(3)很早以前,生息在解池滨湖地区的人民就开始利用湖水晒盐,总结出“解池盐产必资南风,南风不时,盐即失利”。请从自然地理角度解释解池盐产与南风的关系。

【小题1】图中序号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
A.①地表起伏大,②地表侵蚀,③植被覆盖差 |
B.①植被覆盖差,②地表起伏大,③地表侵蚀 |
C.①地表起伏大,②植被覆盖差,③地表侵蚀 |
D.①地表侵蚀,②地表起伏大,③植被覆盖差 |
A.地表起伏增大,水流速度加快 | B.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沉积,河床抬升 |
C.土壤质地变差,粮食产量减少 | D.植被覆盖率降低,保护地面能力下降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 | 森林覆盖率 | 耕地面积 | 年降水量 | 气温年较差 |
1985年 | 19% | 333 km2 | 520 mm | 38℃ |
1995年 | 10% | 478 km2 | 450 mm | 42℃ |
年份 | 河流含沙量 | 粮食平均单产 | 粮食总产量 |
1985年 | 10% | 3 075 kg/hm2 | 1.025 亿 kg |
1995年 | 35% | 2 025 kg/hm2 | 0.975亿 kg |
【小题1】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 | B.水土流失 | C.物种减少 | D.土壤盐碱化加剧 |
A.退耕还林 | B.退耕还牧 | C.退耕还湖 | D.修建水库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高原上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___(河流) ②_____(山脉)③____(山脉) ④___(湖泊)
(2)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采取不同措施。与下列治理措施相适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建库__;种草护坡___;平整土地__;修筑梯田__。
(3)图中甲、乙、丙三地,最适宜建窑洞的是___,原因是_____。
(4)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_____)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5)梯田的修筑,最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__)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6)图中④处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有_____。

【小题1】关于图中北部地区河网密布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区降水丰沛,属于湿润气候区 |
B.该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 |
C.该地区地形平坦,水流缓慢 |
D.该地区气候寒冷,冰川作用强烈 |
A.防洪 | B.发电 |
C.养殖 | D.防治水土流失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