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荒漠化
-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下面为黄河流域及相邻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黄河流域开发的重点有:
【小题2】综合治理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小题1】黄河流域开发的重点有:
A.挖掘土地潜力,发展粮食生产 |
B.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 |
C.修建水利工程,发展航空旅游 |
D.开垦梯田,种植水稻、小麦 |
A.大力植树种草,改良生态环境 |
B.建设人工草场,提高牧业产出 |
C.扎设草方格沙障,截留水分 |
D.沟谷打坝建库,扩大灌溉面积 |
(12分)读“我国荒漠化主要省区分布图”(图甲)和“荒漠化类型动态变化情况图”(图乙),回答问题。


(1)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4分)
(2)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是________,简析其形成原因。(4分)
(3)简述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4分)


(1)我国荒漠化分布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其人为原因有。(4分)
(2)近年来我国荒漠化动态变化如图乙,其中引起荒漠化面积增加的是________,简析其形成原因。(4分)
(3)简述西北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措施。(4分)
下图所示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种新的荒漠化形式——石漠化,它正以惊人的速度吞噬这里的土地。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石)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三:

图甲

图乙
(1)图乙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图甲及材料二,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并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3)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但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
(4)根据材料一、二及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材料一:石漠化,主要是指在亚热带脆弱的喀斯特环境背景下,受到喀斯特发育作用及人类不合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干扰和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岩石大面积裸露,地表土层流失殆尽,土地生产力严重下降,地表呈现无土、无水、无林,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材料二:喀斯特地貌指可溶性岩石(主要是分布最广的碳酸盐岩石)经以溶蚀为先导的喀斯特作用,形成地面坎坷嶙峋,地下洞穴发育的特殊地貌。
材料三:

图甲

图乙
(1)图乙为该地区某城市年内各月降水量与气温图,试判断其气候类型并描述其气候特点。
(2)根据图甲及材料二,判断该地区的主要地貌类型,并描述该地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环境特征。
(3)该地区虽然处在湿润地区,但由于特殊的地貌条件“地下水滚滚流,地表水贵如油”,使得该地区缺水严重。试分析其成因。
(4)根据材料一、二及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分析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近年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不断向北挺进。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2)图中所列内容是 地区 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 ,治理重点是 。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E.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 ⑤减轻河水污染
近年来,陕西省黄河流域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不断扩大,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绿色不断向北挺进。
(1)把下列选项填到图中对应空格中。
①平整土地;②修水平梯田;③蓄水保土;④发展多种经营;⑤贮水拦沙;⑥改善生产条件。

(2)图中所列内容是 地区 综合治理开发模式,综合治理的目的主要是 ,治理重点是 。
(3)将下列治理措施和对应的治理目的进行连线。
A.控制工业及生活废弃物排放 ①开发水能,加强灌溉,调蓄水源 |
B.调整产业结构 ②减少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淤积 |
C.建设分洪、蓄洪区 ③便利航运和防洪 |
D.建设水利枢纽 ④减轻生产活动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压力 |
读我国某区域分布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中北部地形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 )
【小题2】若上题所述景观的形成受到了该地形区某种工业活动的影响,则该工业部门为( )

【小题1】图中北部地形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
B.地表崎岖,石林、峰林众多 |
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 |
D.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 |
A.钢铁工业 | B.采掘业 |
C.机械工业 | D.化学工业 |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1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小题2】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小题3】与黄土高原相比,该县因水土流失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损失更大的原因是(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年份 项目 | 1961 | 2005 |
耕地面积(km2) | 400 | 521 |
森林面积(%)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109m3)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m2) | 61 | 10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人) | 41.5 | 60.1 |
【小题1】下列数据中,呈上升趋势的是( )
A.人均耕地面积 | B.人均森林面积 |
C.人均水土流失面积 | D.人均粮食产量 |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
B.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
D.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
①降水变率大 ②土质疏松
③土层较薄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黄土高原某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完成下列各题。
农业用地构成(%)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以方案A为比较的基准。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 耕地 | 果园 | 林地 | 草地 | 菜地 |
A | 44.1 | 2.4 | 12.9 | 40.5 | 0.1 |
B | 18.1 | 11.6 | 36.8 | 33.4 | 0.1 |
C | 10.1 | 19.6 | 36.8 | 33.4 | 0.1 |
方案 | 侵蚀量 比较*(%) | 径流量 比较*(%) | 土地利用总收入 (万元/年) | |
3~8年内 | 8年以后 | |||
A | 100 | 100 | 57 | 57 |
B | 64 | 52 | 50 | 88 |
C | 50 | 40 | 48 | 112 |
(1)三种方案的排序:按环境效益由大到小为 ;按8年以后土地利用总收入由高到低为 。(填写代表各方案的字母)
(2)你认为哪一种方案有利于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
实验探究:草地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
(1)实验准备材料:在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2)实验过程:
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
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与总结:
①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___(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②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①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
②做该实验,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
③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6)拓展延伸:
①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中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坪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1)实验准备材料:在校园内选取一定坡度且表层平坦、形状规整的草地,木板若干,两桶水(水量相同),固定拼接木板的材料及工具。
(2)实验过程:
①用木板隔离出约1平方米的草坪,要求草类植物品种单一,长势良好,修剪规整。在底端的木板开一较小的出水口;同样在相邻处用木板隔出与前者同样大的裸地。要求两隔离区域周边的木板拼接良好,除底端出水口外不漏水。
②先后把两桶水倾倒在上述两个隔离区域内,要求倾倒时用力平稳。
(3)观察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果与总结:
①在此实验过程中,你观察到水倾倒后很快形成径流的是 ;在出水口处流出的水量裸地___(填“大于”或“小于”)草地;在出水口端流出的水较浑浊的是 (填“裸地”或“草地”)。
②请总结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草地在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后的思考:
①草地除了在本实验中体现出的作用,还有哪些价值?
②做该实验,除了用上述提供的材料外,你认为还可以用到哪些材料以增强观察效果?
③你认为本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什么?
(6)拓展延伸:
①不同地区或环境下的草地发挥的作用有差别,请写出以下各处草地的作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中的草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近来有研究表明,在城市中大面积种植草坪并不是一种好的选择,你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下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箭头b表示的是( )
【小题2】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小题3】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特征的气候条件为( )

【小题1】箭头b表示的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 B.风力搬运作用 |
C.流水溶蚀作用 | D.流水搬运作用 |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A.![]() | B.![]() |
C.![]() | D.![]() |
(2010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区。
(2)泥沙主要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一个区域地表形态的变化往往受另一个区域物质运动的影响。

(1)变化特点,并指出其泥沙主要区。
(2)泥沙主要区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
(3)简述该区域或泥沙主要区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