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荒漠化
- 荒漠化的危害
- 荒漠化及其类型与分布
- 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濒印度洋。人口5500多万,经济以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依赖进口。我国1970年援建的坦赞铁路,共有320座桥梁,22条隧道。铁路沿线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草原上旱季烧荒备耕现象非常普遍,每年播种一季。
2017年1月中国宣布将再次参与坦赞铁路的改造升级,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下图示意坦桑尼亚概况。

(1)简述坦桑尼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指出草原地区旱季烧荒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
(3)分析影响坦赞铁路施工不利的自然条件,推断坦赞铁路升级改造后后对两国经济、人口、城镇分布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坦桑尼亚位于非洲东部,东濒印度洋。人口5500多万,经济以农牧业、旅游业和采矿业为主,工业生产落后,科技水平低,生产资料和日用工业品依赖进口。我国1970年援建的坦赞铁路,共有320座桥梁,22条隧道。铁路沿线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草原上旱季烧荒备耕现象非常普遍,每年播种一季。
2017年1月中国宣布将再次参与坦赞铁路的改造升级,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下图示意坦桑尼亚概况。

(1)简述坦桑尼亚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指出草原地区旱季烧荒带来的主要生态问题。
(3)分析影响坦赞铁路施工不利的自然条件,推断坦赞铁路升级改造后后对两国经济、人口、城镇分布格局所产生的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当地首要而迫切的生态建设任务是( )
【小题2】据图判断当地主要的农产加工品是( )

【小题1】当地首要而迫切的生态建设任务是( )
A.治理盐渍化 | B.退耕还湖 |
C.防治水土流失 | D.防治荒漠化 |
A.乳畜制品 | B.青稞美酒 |
C.水果罐头 | D.玉米食油 |
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目前,甲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3)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得它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各举两例以上,合理即可)

(1)目前,甲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________________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国土整治的首要任务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
(3)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得它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各举两例以上,合理即可)
阅读我国局部地区山脉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 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6分)
(2) 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3分)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

(1) 对图中山脉两侧地形区景观的描述,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6分)
|
(2) 甲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发展优质番茄种植和加工业。试分析该地区能生产优质番茄的主要自然原因和限制其发展的自然因素。(3分)
(3)甲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乙地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水量不足150mm。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因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紧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它多次在全国苹果评比中获金奖。阿克苏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普通苹果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

(1)简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分析塔里木河为时令河的原因。
(3)评价新疆阿克苏种植“冰糖心”苹果的气候条件。
(4)指出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目前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
新疆阿克苏市位于天山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年降水量不足150mm。阿克苏“冰糖心”苹果因果面光滑细腻、色泽光亮自然、皮薄肉厚、质地紧密、味甜汁多、含糖量高被称为新疆的“水果皇后”,它多次在全国苹果评比中获金奖。阿克苏苹果采摘时间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之后(普通苹果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摘)。

(1)简述图中城镇的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
(2)从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方面,分析塔里木河为时令河的原因。
(3)评价新疆阿克苏种植“冰糖心”苹果的气候条件。
(4)指出该区域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说明其目前不断加重的主要原因。
下图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两地年降水量最大差值可能为 ( )
A. 99 mm B. 199 mm C. 299 mm D. 399 mm
【小题2】下列农业生产类型中,最适宜在该国发展的是( )
A. 种植园农业 B. 畜牧业 C. 混合农业 D. 灌溉农业
【小题3】该国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土地石漠化 C. 土壤盐碱化 D. 土地荒漠化
下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示意图”。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 B.酸性土壤的改良 |
C.荒漠化的防治 | D.河流的综合整治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收获后,9月底——10月初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完全脱水干燥。
材料二:河西走廊及附近是贫困区之一,我国未来5年,“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完善基础设施,找准发展方向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

(1)结合区域特点,分析河西走廊成为东西交通要道的主要原因。
(2)说明祁连山对区域绿洲形成的作用。
(3)说出戈壁滩成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
(4)我国正在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说明其对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简述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向以及对扶贫发挥的作用。
材料一:河西走廊是古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每年玉米收获后,9月底——10月初戈壁滩成为天然晾晒场,使玉米种子在短时间内完全脱水干燥。
材料二:河西走廊及附近是贫困区之一,我国未来5年,“精准扶贫”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偏远山区,完善基础设施,找准发展方向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

(1)结合区域特点,分析河西走廊成为东西交通要道的主要原因。
(2)说明祁连山对区域绿洲形成的作用。
(3)说出戈壁滩成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
(4)我国正在推进“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说明其对河西走廊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5)简述贫困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的方向以及对扶贫发挥的作用。
下图为某国(①区域不属于该国领土)玉米主产区和玉米种植、收获的时间。该国制 造业、采矿业是其经济支柱。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国玉米主产区选择7~10月为农闲时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小题2】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该国重点防治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是

【小题1】该国玉米主产区选择7~10月为农闲时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为冬春季节,气候寒冷不适合玉米生长 | B.降水稀少,水源条件差 |
C.气候过于炎热干燥 | D.降水过多,多洪涝灾害 |
A.森林锐减 | B.土地荒漠化 | C.湿地破坏 | D.酸雨问题 |
【加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各题。
材料一 下图为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及某处沙坝图。

材料二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材料三 图示区域中的铁路沿线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简析河套平原的成因,并描述图中沙坝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分析图所示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3)分析河套平原地区成为“塞外江南”有利的自然条件。
(4)该地风沙对交通威胁大,简析采用麦草方格沙障在治理灾害方面的作用。
材料一 下图为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及某处沙坝图。

材料二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粮、油、糖生产基地。
材料三 图示区域中的铁路沿线采用麦草方格沙障的方法用来防沙、治沙,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简析河套平原的成因,并描述图中沙坝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2)分析图所示地区沙漠广布的自然原因。

(3)分析河套平原地区成为“塞外江南”有利的自然条件。
(4)该地风沙对交通威胁大,简析采用麦草方格沙障在治理灾害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