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漠化土地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大于等于30%的土地。下图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表2为“不同坡度和植被状况下的土壤流失率对比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特点有
A.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B.全部在内陆省区
C.各大河流域都有分布D.大多分布在坡地
【小题2】形成这些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有
A.雨水丰沛而集中B.岩层破碎C.岩溶地貌广布D.河流径流量大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是四川省某山区(县)1965年和2005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表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加→开垦耕地→森林面积减少
B.森林减少→年降水量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加大
C.降水减少→森林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
D.开垦耕地→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
【小题2】若如此发展下去到2012年最有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全球气候变暖
C.土地岩漠化D.水土流失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江西省赣县曾被称为“江南红色沙漠",许多丘陵山岗红壤裸露,从1998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集中治理,赣县区如今已成功修复了307平方公里地质“疮疤”,其中含最难“治愈”的崩岗面积3平方公里,被水利部树为水土流失治理典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江南红色沙漠”形成的原因可能是
A.过度放牧B.开山取石C.风化作用D.水蚀作用
【小题2】治理“红色荒漠"的措施是
A.大力开荒种田,提高经济收入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大力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06-2010年期间,结合石漠化治理工程,在贵州喀斯特高原上设立了三类不同地理环境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进行了长期监测。结合表及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与其他两类地区相比,高原峡谷地区土壤侵蚀量的大小及其主要原因是
A.小,坡度小B.小,土层薄C.大,坡度大D.大,降水多
【小题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核心内容应该是
A.立体农业B.生态恢复C.开垦梯田D.解决能源问题
【小题3】最适宜发展经济林业的是
A.鸭池B.红枫湖C.花江D.鸭池和红枫湖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南方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请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简述其产生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中国的生态安全日益引发关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A.西南地区沙漠化进程较快
B.长江以南地区酸雨污染严重
C.地下水超采问题农村超过城市
D.水土流失程度南方大于北方
【小题2】三江源、黄土高原、塔里木河流域和海南岛热带雨林地区,生态保护的主要方向依次为(  )
A.防风固沙、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
B.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C.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
D.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黄土高原处于我国多种地理单元的过渡地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B.从湿润地区向半湿润地区过渡
C.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D.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近年来,黄河内蒙古河段( 图中A至B段) 河床不断抬高,形成类似下游的“ 地上河”,河道摆动频繁,读河套平原及周边地区图,读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该河段水文特征,叙述错误的是
A.明显的夏汛B.越往下游径流量越小
C.有凌汛现象D.水能丰富
【小题2】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断裂抬升、风力侵蚀
B.断裂下陷、风力堆积
C.断裂抬升、流水侵蚀
D.断裂下陷、流水堆积
【小题3】造成河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有
①地下水位高  ②降水强度大 ③降水少
④地势平坦    ⑤植被丰富    ⑥蒸发大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④⑥D.①③⑤⑥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下题。

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夏秋季节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地形坡度大 ⑤过度开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③⑤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行山区的乙村落位于一山间盆地内,四周山清水秀,宛如现世版的世外桃源。随着人口增长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甲山岗碎石裸露,丙地块耕地变成了盐碱地。近年来,为了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制定并逐步实施乙村落发展规划;在甲地修建新村;乙地古民居按原样修复,改造成古村落,发展民宿乡村旅游;盆地内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陡坡退耕还林。一幅秀美乡村的新画卷即将呈现在眼前。

(1)简述图示地区河床有大量碎石分布的原因。
(2)试分析丙地耕地变为盐碱地的原因。
(3)该村落计划在甲地碎石荒地建设新村,分析新村选址的原因。
(4)经过评估,决定不在图示区域内筑坝建库,请你说出理由。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