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材料,完成下题。
造成该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原因有( )
①植被破坏严重 ②夏秋季节多暴雨 ③土质疏松 ④地形坡度大 ⑤过度开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5-15 07:01: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在我国,石漠化主要分布于云贵高原地区。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云贵高原石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气候湿润,雨季降水强度较大
B.地表平坦,喀斯特地貌分布广
C.土质疏松,遇水容易造成崩塌
D.草场退化,水土保持能力降低
【小题2】有助于减轻当地石漠化的措施是
A.在陡坡修建梯田,推广发展旱作谷物农业
B.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的人口数量
C.推广使用沼气、沼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
D.大规模开山采石,并注重矿山植被的恢复
同类题2
读“我国塔里木盆地荒漠化发展地区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发展地区),回答下题。
解决图示地区荒漠化问题的最适宜措施是
A.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B.大规模植树造林
C.合理放牧,保护和恢复植被
D.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上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2)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同类题4
合理利用水资源,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防治荒漠化的重要对策和措施。不同地区水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同,下列地区中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新疆绿洲地区——发展高耗水工业
B.内蒙古草原牧区——增加水井数量
C.半干旱农作区——推广节水农业,防治土壤盐碱化
D.干旱的内陆地区——大力加强河流上游沿岸地区的引水灌溉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为2004年和2012年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地退化遥感图。
(1)分析与2004年相比,2012年草地退化的主要特点,并分机东部地区草地退化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2)简述当地防治草地退化的主要措施。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