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沙地主体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是因人为原因沙化速度最快的沙地典型。为治理沙漠,人们在漏水漏肥、养分含量极低、风沙活动强烈的流动、半流动沙丘或丘间地上,拉沙平整后铺设衬膜以形成防渗层,种起沙地衬膜水稻。图甲是科尔沁沙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乙是当地农民种植衬膜水稻景观图。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全区大部处在干早、半干旱区,是我国历史上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当前我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的重点区域。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显示,内蒙古荒漠化土地面积9.14亿亩、沙化土地面积6.12亿亩,与第四次监测相比,全区荒漠化土地减少625万亩、沙化土地减少515万亩,减少面积均居全国首位。下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区的分布。
《诗经》记载,西周时期库布齐草原上出现了朔方古城。目前库布齐沙漠是中国笫七大沙漠,建国初期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推进数十米、泥沙进入黄河1.6亿吨。从l988年开始库布齐沙漠实施沙棘生态建设工程,采用“农户+基地+龙头企业”的林沙产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沙棘产业,实现了生态生计兼顾、治沙致富共赢。这种“库布齐模式”获得了联合国大奖。沙棘喜光,抗严寒、风沙,耐干旱和高温,根系发达,对土壤适应性强。沙棘果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沙棘叶富含蛋白质。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区域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