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石漠化土地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大于等于30%的土地。下图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表2为“不同坡度和植被状况下的土壤流失率对比表”。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石漠化土地分布特点有
A.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B.全部在内陆省区
C.各大河流域都有分布
D.大多分布在坡地
【小题2】形成这些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有
A.雨水丰沛而集中
B.岩层破碎
C.岩溶地貌广布
D.河流径流量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8-02-12 11:03: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分析回答我国一些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1)①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 、_______。治理的措施是_______、_____。为防治西北地区土地的沙漠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进行的巨大林业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④地区出现水土流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2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上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2)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同类题3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玛纳斯绿洲是新疆最大的绿洲农耕区和国内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在玛纳斯河冲积扇边缘有一条狭长的泉水溢出带,有“千泉”之称,人们以这里湿地中的湖泊或洼地为库址,修建多个水库,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湿地水库群,它上接大河、下通灌区。下图为玛纳斯冲积扇及其玛纳斯河流域示意图。
(1)简述该地泉水的主要补给。
(2)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发展特色灌溉农业的自然条件。
(3)简述灌溉农业过度发展出现的生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同类题4
读河西走廊自然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形区的自然景观有石质戈壁、砂质戈壁、绿洲和盐化戈壁,其分布位置与图中数字配对正确的是 ( )
①a——石质戈壁 ②b——盐化戈壁 ③c——绿洲 ④d——砂质戈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小题2】该地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
①气象灾害少 ②热量充足,一年两熟 ③水源较丰富 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小题3】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能有 ( )
①水土流失 ②土地沙漠化 ③土壤盐碱化 ④酸雨危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同类题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所谓一套是指内蒙古河套平原。河套一带为断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降水量稀少。早在秦汉时期河套平原(西套)就有人开渠引水,发展种植业。汉武帝时,人们引黄灌溉,当地农 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在元、明、清时,河套以畜牧为主。 清朝后期陕西、山西的一部分人迁到塞外(走西口),河套地 区开始成为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素有“塞外江南”、“塞上粮仓”之称。1975 年内蒙古完成 180 公里长的总排干渠(俗称二 黄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从而形成了黄河沿岸一个 较为完备的排灌区,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商品粮食基地。
(1)据图推测河套平原的形成过程。
(2)根据材料概括河套平原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方式,以及农业发展类型与水平,并填入下表。
历史阶段
开发利用方式
农业发展类型与水平
秦汉
元明清
清朝后期
建国后
(3)土地资源开发类型会对土地问题产生不同的影响。元明时代,河套平原生态环境较好,但是近代以来,土 地沙化现象较为突出。请分析其变化产生的原因。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荒漠化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