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历史
题干
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缺乏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配合
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0-03-20 09:45: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戊戌维新之前,主张维新的人发表各自意见。严复在《上皇帝万言书》请皇帝“结百姓之心”,方法是“亲至沿海各地,巡守省方,纵民嵩呼,瞻识共主”。谭嗣同在《仁学》中说,“君也者,为民办事者也。事不办而易其人,亦天下之通义也。”依据这些材料,下列叙述何者最为适宜?
A.两位维新者,都抱有新思想,都反对旧观念
B.严复思想保守,谭嗣同思想激进
C.认同维新者,重点各有不同,但都主张民主
D.严复思想激进,谭嗣同思想保守
同类题2
1898 年 8 月,光绪皇帝曾在谕旨中指出:“近来朝廷整顿庶务,迭经谕令各将军、督抚切实筹办……乃各省积习相沿,因循玩懈,虽经严旨敦迫,犹意存观望。”光绪皇帝指出的这种现象( )
A.导致汉族地主阶级开始兴起
B.强化了国人的救亡图存意识
C.反映了低层群众对清廷不满
D.是政治改良失败的重要原因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关于戊戌变法的结果,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观点二维新党的计划太轻率了,太危险了,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一位强者的勇气……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他们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从材料中提取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观点形成的依据。
同类题4
“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的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同类题5
百日维新期间政治体制方面的改革的举措有
A.制定宪法
B.裁撤闲散重叠机构
C.设议院
D.设立农工商总局
相关知识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戊戌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