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文化史
-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 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 启蒙运动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亚历山大大帝访问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道:“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这表明,第欧根尼
A.具有浓厚民主意识 | B.捍卫思想自由独立 |
C.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 D.反对王权专制暴政 |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说:“要使事物合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这位哲学家是
A.普罗塔哥拉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苏格拉底说他一辈子除了考虑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并且实行正义和避免非正义以外,任何别的事情都没有做。柏拉图最重要的理论著作《理想国》主要讨论的就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更关注什么样的正义是最现实和可能的。据此可知,这些主张
A.试图提升公民的道德素质 | B.源于对当时民主政治的反思 |
C.捍卫思想自由与民主权利 | D.致力于实现公民内部的平等 |
与普罗泰格拉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哲人都把人的概念指向公民群体。亚里士多德明确地把奴隶不看作人,而把人的概念内涵理解为理性、城邦与自由。超越上述理解的藩篱是从希腊城邦解体开始的。据此可知,古希腊对人的认识历程的解读合理的是
A.忽视了道德的作用 | B.第一次将人置之于世界的中心位置 |
C.夸大了个人的作用 | D.从理性和政治的角度重视人的价值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候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提出“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结局,并说明推动韩非政治构想结局的原因。
材料一 韩非主张治理天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候者,以其威势也”,同时,“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还提出“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遣匹夫”。
——摘编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是免除一切情绪影响的神祗和理智的体现。凡是不凭感情因素治事的统治者总比感情用事的较为优良。即使法律所来及的问题或法律虽有所涉及而并不周详的问题确实存在,但这时如果需要运用理智,还是应该求之于多数人或全体人民。……在一个城邦中,所有公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极富、极贫和两者之间的中产阶级。中产阶级的人们最能顺从理性,并且很少野心。因此,最好的政治团体必须由中产阶级执掌政权。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构想在当时没有得到认同和实施。但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摘编自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导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韩非和亚里士多德政治构想的结局,并说明推动韩非政治构想结局的原因。
苏格拉底认为,统治者并不是那些拥有大权和王位的人,不是那些由群众选举出来的人,也不是那些中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懂得怎样统治的人。由此推知,苏格拉底
A.认为民众没有资格参与政治 | B.强调统治者要具备政治素养 |
C.否定雅典民主具有积极作用 | D.主张雅典完善法律实行法制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
材料一 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材料二 处在希腊古典社会由盛转衰时代的亚里士多德,在其哲学中提了“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的命题。他认为人类天生就有合群的性情,人不能单个独立生活,他必须同与自己一样的人交往,共同组成社会,才能力谋自给,才有实现自然赋与他的生活目的。而在古希腊,社会的构成就是城邦,即“政治共同体”。因此,人同城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必须置身于城邦之中,参加城邦的政治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达到追求、向往幸福的目的。——李丽《古希腊人本思想的表现及其历史演变》
材料三 在这批启蒙哲人中,最杰出者为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和卢梭。在一个还处于专制王权统治,出版遭到审查的时代,这些启蒙思想家不顾个人安危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正是因为他们真诚地希望启发民智,要把潜藏于每个人自身之中的理性召唤出来,挣脱任何外在权威的束缚,使人类走出不成熟的依附和奴役状态,成为敢于运用自己理性的独立的、自由的人。——李宏图《“理解启蒙运动”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智者学派对古希腊哲学发展的贡献,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启蒙运动时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演进。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 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
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 | 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
伯里克利时代曾通过一项关于惩治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神事不同见解者的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它是不公正的法律,但是当他被按照此项法律判处死刑时,却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据此可推知,苏格拉底认为
A.古代雅典公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公民社会责任高于个人生命 |
C.古代雅典居民都有机会担任公职 | D.雅典城邦必须保证个人自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