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范仲淹及子孙设立的范氏义庄延续八百年。义庄田地购自外族,本族人不能耕种,其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主要用于口粮衣料、婚姻丧葬、科举考试等。范仲淹还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这突出体现了
A.儒家义理观的实践运用B.租佃关系的日益普遍化
C.大地主庄园经济的发展D.贫富与贵贱的日益疏离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①续写《寻秦记》:(战国)赵盘怀疑《本草纲目》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朱熹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隋唐)寇仲率领的军队手持突火枪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构建新儒学体系
B.提倡知行合一
C.强调社会责任感
D.重建伦理秩序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从儒学自身发展来看,理学作为一种哲学思潮或者儒学复兴运动,它所强调的义理之学,是对于汉唐儒学的一种反动。理学的“反动”表现为
A.强化三纲五常教化作用
B.用“天理”来阐释儒家思想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人的思想和压制人性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普罗塔哥拉和提出“心”是字宙万物的本原的宋明理学家中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所共同强调的是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的太学和州县学多有名无实,朝廷只好转而支持民间或私人创办书院,以补官学之不足。自北宋初就名闻天下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在南宋中期相继复兴。之后,各地争相效法,纷纷建立书院,延聘名师硕儒,聚徒讲学。二十几年后,蔚然成风,呈鼎盛之势。南宋书院大部分集中分布在江南之地,以江西、湖南、浙江、福建为最多。特别是朱熹、陆九渊等一批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弟子都在江南地区讲学,遂使这些地区成为书院最发达之地。
——摘编自王炳照《中国古代书院》
材料二 清代新建的书院达781所,其中民办占9.65%,官办占78.74%,其他占11.61%。从道光年间到清末,传教士在中国创办90余所教会书院,分布在30多个城市。洋务运动后,书院“假西学为中学之助,即以中学穷西学之源”,“西学自当以中学为本而提纲挈领”。在晚清重臣张之洞设立的经心、尊经、广雅等书院中,传统经史之学占主要地位,也逐渐传播西学。甲午战后,书院仍然固守传统教育模式,以经史之学为主,以培养科举人才为取向,落后于时代需要。1901年,清廷再次发布上谕,改书院为学堂。至此,书院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被学堂及新式学校所替代。
——摘编自韩凌燕《传统书院在近代的变革》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南宋书院的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书院与南宋书院相比呈现出的新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书院变革的历史影响。
当前题号:7 | 题型:材料分析题 | 难度:0.99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
C.朱熹、王守仁D.李贽、王夫之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佛说盂兰盆经》讲述了目连救母的故事。东晋以后,汉传佛寺中出现了讲诵《盂兰盆经》的斋会,并逐渐形成盂兰盆斋节。之后,这一节日进入宫廷,传布民间,近千年而不衰。这一衍变表明
A.故事主题契合传统伦理B.佛教在民间流传更为广泛
C.外来文化冲击主流观念D.世俗节日与佛教节日趋同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据此可知,南宋时期
A.理学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B.政府注重提高民众素养
C.理学走向世俗化、社会化
D.理学压抑了人性的发展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