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经济全球化出现的原因、过程和表现
-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措施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个部分。”该观点反映了()
A.要给予发展中国家一个包纳金融等更全面的全球化模式 |
B.发展中国家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要积极参与经济规则的制订 |
D.发达国家应在经济全球化中承担应有的国际责任 |
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急剧攀升,为支付债务利息,被迫降低社会支出和进口,这又导致了失业率的提高:主要发达国家平均失业率1979年为5%,1983年为8.3%,1995年为11.3%。这突出表明
A.全球化下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 |
B.西方滞胀源于第三世界的债务危机 |
C.发达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获益者 |
D.国际经济秩序依然由发达国家主导 |
1974年联合国特别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规定:“在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多边贸易谈判中,必须奉行对发展中国家不要求互惠的优惠原则;应当设法使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获得经营性的额外利益,从而使它们大量增加外汇收入,使它们的出口商品多样化,并加快它们经济增长的速度。”这一规定意在( )
A.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 B.消除发达国家在贸易中的优势 |
C.提升国际贸易中的自由化水平 | D.顺应国际经济全球化历史潮流 |
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人认为它能带来幸福的“馅饼”,也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陷阱”。这说明
A.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
B.经济全球化有百害而无一利 |
C.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一帆风顺 |
D.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
马克思、恩格斯所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
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 |
B.有助于形成世界性的利益共同体 |
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 |
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到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60年代的纤维、石化、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机床、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彩色电视机、汽车、机床为代表的加工组装业。以电视机为例:1966年,日本电视机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其中,黑白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由1965年的10%增加到1970年的28%,彩色电视机由1965年的1%增加到1970年的16%,由此引发日美彩色电视机摩擦。1968年3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委员会调查,1971年3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材料 经过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到7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由60年代的纤维、石化、钢铁等资本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向机床、汽车等技术密集型产业。日美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以彩色电视机、汽车、机床为代表的加工组装业。以电视机为例:1966年,日本电视机迅速占领美国市场。其中,黑白电视机的市场占有率由1965年的10%增加到1970年的28%,彩色电视机由1965年的1%增加到1970年的16%,由此引发日美彩色电视机摩擦。1968年3月,美国电子工业协会向商务部起诉日本11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要求对日本生产的黑白和彩色电视机征收反倾销税。经过美国财政部和关税委员会调查,1971年3月,美国财政部决定征收反倾销税。1980年4月两国达成和解,最终以美国放弃征收反倾销税、日本支付一定和解金的方式解决。1985年,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签署《广场协议》,日元大幅升值,经济泡沫急剧扩大,日本经济长期停滞。
——赵瑾《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特点》
材料提供了一个日美贸易摩擦的案例,蕴含了经济全球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当今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经济“蛋糕”是做大了。但是在分配经济“蛋糕”时,“大蛋糕分给富人,其他人只得到面包屑。”对此,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
A.反全球化,坚持走独立发展道路 |
B.反对全球化只使发达国家受益 |
C.反对全球化造成的贫富分化加剧 |
D.反对发达国家主导全球化,应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秩序 |
有人认为,全球化带来快速的经济发展发同时也导致了环境的破坏、不断加剧的贫富差距,以及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同质化,即地方的、多样性的土著文化被同化。这一观点旨在强调全球化( )
A.带来了高效运作的市场经济体制 |
B.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
C.伴随着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
D.给人类带来的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亚洲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由此得出结论()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向发展中国家 |
B.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已经构建 |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D.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
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
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