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
- + 福利国家的出现
- 第三产业的兴起
- “新经济”的出现
- 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
A.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 |
B.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 |
C.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 |
D.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 |
从19世纪晚期开始,欧洲国家在德国率先示范下,采纳了社会改革方案,引入了失业补偿金、最低工资法以及疾病、事故和失业保障,对工作时间和条件也做了规定。这些改革
A.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设想 | B.为后来建立福利制度提供借鉴 |
C.体现了民主政治已经成熟 | D.有利于工人阶级开展合法斗争 |
当代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巴尔指出,福利国家有其自身的价值,同时也是反对市场价值的一种手段,因为它能阻止过分不平等造成的社会风险与政治风险。而早在1943年,丘吉尔就宣布“对于任何一个社群来说,没有比让婴儿喝上牛奶更好的投资了”。据此可知
A.完善的福利制度是英国赢得二战的重要举措 |
B.市场经济在二战后遭到西方国家的抛弃 |
C.福利制度推动英国政府加大经济上的投资 |
D.福利国家制度兼具人本价值和政治意义 |
20世纪的大萧条促使许多国家选择了福利国家的道路,为穷人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服务,这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中间路线。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体现 |
B.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 |
C.朝着共产主义方向发展 |
D.只是应对大危机的举措 |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套自我调节机制,主要表现在( )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
②改革社会制度
③实行计划经济
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