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 罗斯福新政
-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时间、目的和内容
-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根本上是为了解决
A.财富高度集中问题 |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 | B.罗斯福新政 |
C.法西斯体制 | D.斯大林模式 |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C.调节农业生产 |
D.举办公共工程 |
20世纪前期,一位美国总统说:“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我们正为挽救一种伟大而珍贵的政府形式而战。既为我们自己,也是为全世界。”材料中的“战争”是指
A.北美独立战争 |
B.美国内战 |
C.罗斯福新政 |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
“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帜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
B.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
C.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
D.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 |
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
20世纪三十年代,“资本主义经过他的手术,得到的不是死亡,而是变得比过去更强壮,并取得了新的生命,这里“取得了新的生命”有关的是
A.推行新经济政策恢复国民经济 | B.建立“福利国家”并日趋完备 |
C.借鉴苏联模式,发展计划经济 | D.开创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模式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你评述一下美国的新时代。
1933年5月10日午夜,成千上万名青年学生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手举火炬走上街头。在柏林市中心的广场上,火炬被投入数完本书籍中。这些书中有各国的文、史、哲与自然名著。宣传部长戈培尔宣称:“在这火光下,不仅一个旧时代结束了,这火光还照亮了一个新时代。”
(1)戈培尔所说的“新时代”其实是怎样的时代?简述该时代的特征。(2)与戈培尔宣称这是一个“新时代”几乎同时,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经历了一场“新时代”,请你评述一下美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