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 罗斯福新政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罗斯福新政在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的措施,根本上是为了解决
A.财富高度集中问题 | B.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 D.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
1929年美国最高税率是24%,1935年则提高到79%,这样整个社会私人资本的低投资率也就不难解释了。事实上,到1938年就出现了一次经济缓慢恢复中的回冷,史称“罗斯福萧条”。可见“罗斯福萧条”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高投资影响了民众购买力 | B.高税收影响社会资本流通 |
C.自由企业制度受到了限制 | D.市场自由调节能力增强 |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
A.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和西方的矛盾 |
B.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
C.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材料 20世纪世界贸易发展大事表
20世纪30年代 | 美国胡佛政府出台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把3200多种产品和原材料 的进口关税税率提高到60%,而其贸易伙伴国在法案出台前就已经闻风进行反制,打起了贸易战。 |
20世纪40年代 | 美国等23个国家签署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成为各国共同遵守的贸易准则,是协调国际贸易与各国经济政策的唯一的多边国际协定。总协定成立以后,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
20世纪70年代 | 美国通过贸易法,强调自由贸易必须建立在公平竞争之上,并设置了301条款,目的是使美国有权裁定其贸易伙伴是否存在贸易壁垒,借此扫除美国的出口障碍。 |
20世纪90年代 | WTO协定第2条规定:“包括在附件1、2、3中的各项协议及附属法律文件(以下简称‘多边贸易协议’)是本协定的组成部分,对所有成员方均具约束力。”第15条规定:“各成员方都要保证使其法律、规章与管理办法均符合本协定附件中规定的义务。”从而奠定了WTO法律制度或规则优于各国国内法的宪法性原则。 |
从表中提取关于世界贸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55%。据此分析,导致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是
A.股票投机过度 |
B.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加剧 |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
D.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自由放任政策 | B.罗斯福新政 |
C.法西斯体制 | D.斯大林模式 |
1930年6月,美国国会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
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下列表述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 |
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
C.调节农业生产 |
D.举办公共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