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
-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 大众传媒的变迁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
B.服饰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为主流 |
C.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
D.尊孔复古盛行,服饰呈现多样化 |
1930年,有一个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A.看到张三穿着中山装 |
B.看见一群男士拖着长辫子 |
C.看到李四在西餐馆就餐 |
D.看见两个青年正在握手问好 |
“以中国文法英国字音拼合而成,为上海特别之英语”是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在买办、商人中逐渐形成“洋泾浜”英语。下列关于这一现象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英语 | Sandwich | Beer | Telephone | Engine |
洋泾浜英语 | 三明治 | 啤酒 | 德律风 | 引擎 |
词义 | 夹肉面包 | 麦制酒 | 电话 | 发动机 |
A.读音虽不准但能促进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 |
B.它伴随资本主义经济入侵而出现 |
C.虽丰富了汉语词汇但不利于英语规范学习 |
D.它正是中国留学生引入的舶来品 |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西装 |
B.中山装 |
C.长袍 |
D.马褂 |
2013年5月24日,千龙网发表题为《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09年间人们的标准是"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其原因不包括
A.中西交流加强 |
B.戊戌变法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
C.五四运动引起社会观念的变化 |
D.留学生增加,中西文化融合程度高 |
如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这张经典照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A.国家衰弱导致审美趣味扭曲 |
B.商业发展迎合市民文化需求 |
C.商业营销冲击国人的价值观旧 |
D.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
1876年,有上海人向《格致汇编》杂志社反映:“本处出卖之牛乳常有加水谋利之弊,因牛乳华人原用以为补养之物,现余所食者得其补力甚少。”此人询问:“西国有法能查出牛乳中所加水数否?”杂志社答复:西方一是“用浮表”,二是“试其乳所分出之乳油”。这折射出
A.政府注重对公共卫生监管 |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
C.国人道德素质有所滑坡 |
D.中国媒体注重科学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