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史
- 经济史
- 国民经济恢复
-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 三大改造
- 文化史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 探索历史的奥秘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 古代史(学科网)
- 高考热点专题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 |
“一五”计划期间,“坚决优先保证工业不在1949年以前建立起工业的沿海城市发展,而是面向华北、西北和华中的新工业中心”,大部分工厂“都建在离开沿海省份的城市,如湖北的武汉、内蒙古的包头、吉林的长春和四川的成都”。这说明“一五”计划
A.实施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
B.改善了我国工业地域分布的格局 |
C.有效地优化了我国的产业结构 |
D.不利于新中国各地区的均衡发展 |
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部分)。据此分析,“一五计划”时期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1957年计划产量 | 1957年实际产量 |
钢 | 万吨 | 412 | 535 |
生铁 | 万吨 | 467 | 594 |
原油 | 万吨 | 201 | 146 |
粮食 | 亿斤 | 3856.2 | 3901 |
棉花 | 亿斤 | 32.7 | 32.8 |
A.工农业都超额完成指标 | B.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
C.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 D.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